江西菜鄱湖白浇鳙鱼头的做法步骤
江西菜鄱湖白浇鳙鱼头的做法步骤
历史文化
据传说,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不分胜负,战争持续很久,朱元璋军队在粮草供应不足,士兵在忍饥受冻的情况下,他号令士兵到湖中捕鱼充饥,由于缺少调料,士兵将捕来的整条大胖头鱼放在行军锅中煮熟后,就把仅有的腌菜、酱油、盐、干辣椒等拌和在一起倒在煮好的鱼上,吃后部队恢复了元气,士气大振,一举打败了陈友谅。这道菜后经历代厨师不断改进,成为九江一道传统鱼肴名菜。
做法
主料:鲜鳙鱼头1个(重约1600克);调料:食盐5克、酱油75克、味精3克、小磨麻油25克、蒜头30克、料酒15克、姜25克、葱白25克、榨菜50克、干辣椒6只制作方法1、将鳙鱼头洗净,对剖成两半,使鱼皮向上,并排摆于盘内,放上料酒和食盐腌制入味。取葱姜各一半,葱切段,姜切片,摆在鱼头上。将剩下的葱、姜、榨菜、蒜头、干辣椒均切成细末,用小碗装好,加酱油、小麻油、味精调成料卤即成。2、将鱼头放入蒸笼内,用旺火蒸15分钟,至鱼眼珠突出时取出,拣去葱、姜,滗去鱼卤,浇上料卤即成。
豆参煮鱼头,是鄱阳湖地区的特色菜,说是特色,其“色、香、味、形”真是上品。说是地方,主要限于鄱阳湖区,以都昌为最佳。说是百姓,在鄱阳湖区的人没吃过的,很少。为何?主要是二种主料的影响。一者,豆参。俗话说:参为难得之宝。东北山中有人参,汪洋大海里有海参,殊不知在江南水乡的都昌县南丰、芗溪、万户等地,还有一种豆参。它用大豆制成,长约三寸,色泽金黄,体形溜圆,清香可口,富含营养,可谓食中珍品。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加工的豆参,与众不同,皮薄,肉嫩,醇香,味美。“豆参”是黄豆去渣后蛋白质凝胶干基,蛋白质高达50%以上。同时,含有对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成份,营养价值极高,与“人参”不相上下,所以,俗名“豆参”。(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