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桐坪镇礼门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吉安小编
热度89票  浏览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5月11日 10:21

原标题:礼义之村 书香之门——桐坪镇礼门村

去年11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吉安县桐坪镇礼门村。此村以“礼义传家,诗书继世”之意命名。这是始祖黄书在明朝万历丙子年(1576年)从义城区的固江镇井头村来到这里开基建村的。

我们来到村前中央的牌坊前,根据历史记载:这个牌坊是清朝光绪壬寅年(1902年)的建筑,是礼门村为纪念先祖庐水侯黄璠、工部尚书黄炳和中宪大夫黄家环而建造的。

“庐水侯”黄璠(887-979年),字国深。他7岁读书过目成诵,12岁开始写诗,15岁文学渊博,后来又苦练武功,成为文武双全的名人,18岁任兵马司指挥副使,不久提为指挥使。朱温篡权称帝,江南一带百姓遭到抢杀劫掠。黄璠动员组织固江、梅塘、桐坪等地的老百姓参加义勇军,高举正义的旗帜,保家卫国,为宋朝的建立打下了基础。为了表彰黄璠立功为国、立德为民的义举,宋太祖赵匡胤将义勇军战斗过的地方封为义城区,并建立义城黄氏宗祠,同时授黄璠为吉州军团练使,防御使兼辖洪、虔、饶、信诸军指挥使,官升至二品,又封太子少傅。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以后,黄璠辞官还归故里,安度晚年。皇帝赐爵“开国伯”,诏赠”庐水侯”,谥“武襄”。后人称赞黄璠的对联是:爱国爱民伟业千秋不朽,立功立德精神万世永存。

牌坊的中央有“尚书第”三个大字。这是纪念从二品官、工部尚书黄炳的。黄炳(1196-1271年),字叔豹,号庐东、侯山。27岁考取进士,授湖北鄂州教授,后来又在宋理宗时教育弟子,大有政绩,升为监察御史。以秉法出守福建汀州太守、江西饶州(今上饶市)太守,后又升为工部尚书,主管全国城市建设、水利、交通和屯田等项工作。职满归乡养老。著有《庐东文集》和《侯山通鉴》等著作。后人赞颂他的对联为:生面独关,艮山高拱迎天马;曲身回顾,坤水长流接地龙。

牌坊的背面有“中宪大夫”四个大字,这是纪念先贤四品官中宪大夫黄家环(1857-1910年)。二

来到祠堂正门,只见上方悬挂着“礼门黄氏宗祠”的大匾额。祠堂大门的两边屹立着一对石狮,威风凛凛,栩栩如生,守卫着全村居民生活工作平安幸福。

祠堂上厅中央悬挂着“集义堂”的大匾额。据说,这三个字意义深远。一方面是纪念“义勇军”“义城区”和“义城祠”;另一方面是指集合全村的百姓到祠堂里来,讲叙正义、仁义、道义、情义、信义、仗义的真正含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村民除了在墙上写红军标语口号,还参军参战。先贤无意留青史,后辈有情化力量。

2013年,全村人同心协力,对礼门村黄氏宗祠和尚书第牌坊进行了修缮。在对古代建筑进行保护维修的同时,村里还新修了环村水泥路和连通各家各户的“民心路”,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增添活力和方便。正是:乡村振兴计共商,出新求美剪裁忙,继往开业兴伟业,改革开放创辉煌。三

明朝末年建筑的“书公祠”,是纪念出身于书香家庭的礼门村开基祖黄书而建造的。取名为“书公祠”,就是要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下去。在古代,有黄璠、黄炳两位名贤,崇文重教,翰墨飘香,造就名贤,百世流芳。如今,村民们继承和发扬“团箕晒谷,教崽读书”的传统,青少年把“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作为座右铭,努力读书。村里文风甚浓,人才辈出。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建设书香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村庄里,四处都栽种了大量竹林。绿影婆娑,婀娜多姿,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给我们一种赏心悦目的绿意。竹,身子细长而英挺,高贵而典雅,在简单朴实中藏匿着宁屈不折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质。

离开礼门村时,斜阳洒金,晚霞满天,彩蝶飞舞,微风轻拂。在余晖的照耀下,我们衷心祝愿礼门村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在礼义古村、文明新村的大道上奋进。

TAG:
顶:6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38 (2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96 (23次打分)
【已经有30人表态】
9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贴年画
  • 下一篇:庐陵人杰末代状元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