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解缙传说与史实的差异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吉安小编
热度123票  浏览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5月11日 10:21

今年是《永乐大典》总纂、吉水先贤解缙诞辰650周年,吉水县正在筹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解缙作为明代最年轻的内阁首辅,在《明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但是,民间传说中的解缙是一位孔明式、阿凡提式的文人侠士,知名度极高。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极易将传说与史实中的解缙混为一谈,使人有扑朔迷离的感觉。人们不禁要问:传说与史实的解缙,主要差异有哪些呢?

差异一:父母、出身及家人

传说与史实中的解缙,家均是住在吉水鉴湖旁,县城人氏。

但是,传说中的解缙出生于以卖豆腐为生的解姓人家,父母名字未传,夫妻俩是老年得子,日子过得较为艰难。有一位富家子弟听说解缙的父母是卖豆腐的,本想借机奚落他一番,故意问他父母是干什么的。解缙答道:“严父肩挑日月,慈母手转乾坤。”把父母的职业比喻得高雅无比。

史实中的解缙,其生平事迹主要见于其门生、永丰县状元曾棨撰作的《内阁学士春雨解先生行状》,以及杨士奇撰作的《前朝列大夫交趾布政司右参议解公墓碣铭》。据史料记载,解缙出生于1369年,为儒学世家。祖父解子元,元代进士,安福州判官。父亲解开,元末国子监生,三次有做官机会而不去,在吉水大办教育,先后娶刘氏、黄氏,继娶高氏。解缙的母亲叫高妙莹,出身于书香门第。根据解缙为母亲作的《故解母高夫人鉴湖阡》载,高氏生“三男,纶、纲、缙,一女,适庐陵彭氏”。由此可知,解缙还有一个未获得功名的兄长叫解纲,而嫁给进士黄金华为妻的妹妹,应是解开与前妻的女儿。

差异二:才学、身高和配偶

传说与史实中的解缙,幼时都有“神童”之称,成人后富有才学。

传说中,解缙是一个典型的矮子,即使长大成人后,也只有小学三四年级学生那么高,取意于民间的“矮子矮,一肚拐”戏谑。解缙5岁就会作诗吟对,母亲要他扫地,把鸡放出来,他一边做事一边随口吟道:“打扫庭前地,放出笼中鸡。”母亲听后说:“崽啊,没进过书院,不要乱哼。”解缙回道:“明明是说话,怎道我哼诗?”传说中的解妻有多种版本:一说是解缙舌战李尚书,得其女,即李氏;一说是解缙舌战曹尚书,得其女,即曹氏;最普遍的说法是解缙与徐举人对对,得其女,即徐氏。徐氏的名字,有简称徐氏的,有称徐素娇的,有称徐翠莲的。

史实中的解缙,身高是否偏矮,不得而知,但可能性极小,因为吉水县博物馆收藏的解缙画像,丝毫没有矮子的迹象,且没有任何一处史料说解开、高妙莹和解缙个子矮。关于解缙的才学,杨士奇所作《墓碣铭》说:“自幼颖悟绝人。五岁父教之书,应口成诵。七岁赋诗有老成语。十岁日诵数千言,终身不忘。十三尽读四书诸经,贯穿其义理,老长不能难也。”他18岁获江西乡试第一名,为解元,19岁中进士,为第七名,33岁为内阁首辅,这的确是才子中的才子。关于他的妻子,杨士奇在《墓碣铭》中说是“配徐氏,有贤德”;解缙的门生曾棨说“娶徐氏,继陈氏”。这些记载的可信度是极高的。

差异三:吟对、做官及斗奸臣

传说与史实中的解缙勇于为民谋利益,敢与奸臣做坚决斗争。

传说中的解缙做官很轻松,可以用“对对、陪玩、斗奸”六字来概括。“对对”就是吟对联,并留下许多妙对;“陪玩”就是陪皇帝玩,情节均是惊险万分,结局总是化险为夷;“斗奸”就是拼死斗奸臣。例如朝廷金銮殿有一对玉桶,作为传国之宝代代相传,奸臣想害他,说:“人家都说解缙胆大,你敢不敢打掉一只玉桶?”话还未说完,“哐啷”一声,解缙把一只玉桶打烂了。奸臣报告皇帝,想治其死罪。解缙回答说:“我打掉一只玉桶,是因为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只有一统(桶)江山。”第二天奸臣又用激将法,问解缙敢不敢把另一只玉桶也打烂。“哐啷”一声,解缙又把另一只玉桶打烂了。皇帝大怒,把解缙叫来问:“你昨天说是一统江山,为什么要把剩下的玉桶也打烂呢?”解缙答道:“玉桶江山,脆而不坚,铁桶江山传万年。应将玉桶换成铁桶,江山才能稳固。”这话正说到皇帝的心坎里,奸臣只能是干瞪眼。又如他以夸奖皇帝的字写得好为由,要皇帝每天写一个字送给他,又利用皇帝金口玉言之特权,将皇帝写的字拼成“江西免粮三年”六字张贴在其上朝时的必经之路上,待皇帝无意中一念,便为江西人民争得免粮三年之利。

史实中的解缙,的确是诗文功底深厚,非常有才学,不仅会吟诗作对,而且有治国才能,朱元璋看到解缙所作的《太平十策》一文时深为叹服,连称解缙为奇才。至于吟对,史料中记载得并不多,而“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名联,被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引用。但是,解缙做官并不轻松,他斗奸臣袁泰,后来袁泰进谗言,建文帝以“违诏旨”罪将其降为兰州卫吏。他斗奸臣朱高煦,后来朱高煦进谗言,永乐帝以“洩禁中语”“私谒太子”罪将其逮捕入狱。解缙侍奉明初三代君主,时而得宠,时而失宠,曾被重用,曾被贬谪,其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差异四:命运之结局

传说与史实中的解缙,其结局均是死于非命。传说中的解缙,是以极凄美浪漫的方式而死。解缙之死,传说中有许多种版本,最有代表性的是“死在金銮殿,葬在紫金山”。说的是奸臣得知皇后患心疼病,便向皇帝进谗言:“听说患心疼病的人,要吃七窍玲珑心才能医好,解缙便是七窍玲珑心。”皇帝听信奸臣的话,便把解缙招来问话。解缙知道此次难免一死,便轻松一笑,道:“只要能医好皇后的病,卑臣万死不辞。卑臣幼时向道士讨得一道护身符,届时只要你将符诀念三遍,卑臣便会平安无事。”皇帝听后道:“能够如此,那朕就放心了,否则朕不忍心你丧命的。”解缙又说:“假若我没醒,请皇上打开我的手掌,照手上所写的做就行。”皇帝一一答应,便下令将解缙的心剖开,一看果然是七窍玲珑心。事后皇帝把解缙抱在怀里,大声念了三遍符诀,解缙依然是双目紧闭,没有醒来,于是皇帝掰开他的左手,上面写道:“死在金銮殿,葬在紫金山。”掰开他的右手,上面写道:“武官抬棺,文官吊孝。”皇帝明白他的意思,他是至死也不忘惩治奸臣!

史实中的解缙,虽然也是死于非命,却没有传说那样凄美圆满。1410年,已贬交趾郡的解缙进京奏事,恰遇朱棣北征,只好晋见太子朱高炽而返。但是宿敌朱高煦却借机告黑状,说是“伺上外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被朱棣下诏将其逮捕入狱。1415年寒冬,锦衣卫首领纪纲设计,将解缙灌醉,于是便有《明史》中的“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之记载。解缙死后,家人和族人被流放辽东,长子解祯应在辽东流放时病死,直到明仁宗做皇帝时,其家族才被赦还。

TAG:
顶:6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97 (3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36次打分)
【已经有35人表态】
8票
感动 感动
3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6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4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像鸟像人的神秘玉羽人
  • 下一篇:毛泽东在藤田过春节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