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烩面 豫菜三大名吃之一
郑州烩面 豫菜三大名吃之一
郑州位于中原之心,人称“烩面之城”,以至于老郑州人认为“街头巷尾的弥漫的烩面味才是生活的原味”;然而尽管人人爱吃烩面,甚至成为以面食为基础的豫菜体系的名片,却也始终无法改变豫菜“省内百花齐放,省外难嗅花香”的尴尬局面。
正如河南网友们所说的“你看兰州拉面,沙县小吃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有名,可是河南很多在省内很有名的美食,在省外名气并不大。”
因此,让烩面火起来,不只是老郑州人的唯一期盼,更是广大河南人的期盼,让包括烩面在内的众多河南美食风靡全国,进而让粮食大省的饮食文化走向全国,变成了每一个河南人不曾停止的一个念想。
郑州烩面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郑州省会城市的确立,大量人口涌入,生活需求带动餐饮需求,于是老字号“合记”羊肉烩面率先发力,独领风骚,而后萧记三鲜烩面异军突起,并快速发展成为郑州市餐饮的城市名片,从此一碗在手,酣畅淋漓的烩面让老郑州人的生活有了别样的韵致与风情。
之于这个城市,我只是一个过客;然而三年时间的工作和生活,竟悄无声息让我好上了这一口。日常工作过程中,因为忙碌并没有机会去走街串巷的寻觅美食,但恰是办公大楼下面的一家家烩面店,满足了我日日的清欢。每逢周末节假日的闲暇之余,我都会和友人一起,挤很长一段公交车或者干脆骑自行车逛逛公园,唱唱歌,中午再专门赶往为数不多的几家老字号烩面店,以解多日的疲惫与劳碌之苦。如此一来,朋友之间既可以坐下来天南海北的聊一聊,偶尔添俩凉菜,碰上两杯,更重要的是价钱便宜实惠,十几到几十块钱的价格就可以饱餐一顿,并且一直以来让我们安心的就是这个味。
到底是什么样的独到之味,其实,烩面的制作工艺很简单,只是将优质小麦粉加上盐和鸡蛋来和面,经反复揉搓直至面变得劲道,然后揪成小剂子,捏成片状,抹上油,醒个5分钟,最后下面条时,将面片抻开,并两手抖动,将面拉成宽面条的形状,煮入沸水即可。这个主要区别在于,技术精湛的厨师可以令面条柔韧顺滑,宽窄厚薄适中,口感好,卖相好而已。这个有兴趣的完全可以自己在家试着做了。
烩面之香,功夫在于汤,这便是一碗烩面成功与否的诀窍;真正的浓汤鲜汁是由小山羊肉和腿骨熬成的,然后再加入党参、当归、黄芪、白芷、枸杞等中药熬上一天,既去了羊肉的膻气,又消减了羊肉的火气,十分滋补。舀上几勺高汤,把新鲜烩面和少许红薯粉直接放入高汤中煮,烩面盈润如百合瓣,外滑内韧,汤的鲜味细细渗透进面里,鲜香扑鼻;加上几块羊肉,配以枸杞、黄花菜、木耳、鹌鹑蛋等。上桌时外带香菜、辣椒油、糖蒜等小碟,其味更鲜。把面一小段一小段咬下,喝口汤,夹片羊肉,色、香、味足了。
然而就是这些简单食材,被聪明的河南人进行巧妙的利用,并综合中药疗法,让烩面在保证良好口感的同时,也增加其食补的价值,真的是一举两得,试想,在北风肆虐的冬天,瑟瑟的寒冷中,一碗热气腾腾,又量大味美的烩面下肚之后,氤氲的香气里,是酒足饭饱之后的满足,和对生活馈赠的感恩。
对河南人来说就是寻常的烩面,也许会有人质疑,“这是北方人的习惯,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这个味”;然而切切实实的证明很快就被见证了,每每一些重要的会议在郑州召开时,欢腾中的朴实的河南人总不忘献上自己祖祖辈辈的传承的最为重要,最为珍惜的生活馈赠,诚挚的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友人。而后只是平静的接受啧啧的称赞和不可思议的眼神,这才是河南人该有的低调、该有的朴实无华。
“烹小鲜若治大国”,一碗普普通通的烩面,就像一群普普通通的中原人,勤勤恳恳的将生活过成该有的日子,踏踏实实的把握着人生该有的态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