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朝觐西阳宫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中国吉安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吉安小编
热度120票  浏览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5月11日 10:21

作为一名庐陵学子,不去永丰西阳宫朝觐似乎说不过去。在吉安的“五忠一节”中,欧阳修是声名显赫的领军人物,其文章道德千百年来光耀大地,引领风尚,为后世所景仰。

西阳宫位于欧阳修故里永丰沙溪,距县城70公里,虽然路途有些偏远,却是一块山环水绕的风水宝地。戊戌仲秋,为了却心中的那份向往,我有了沙溪的觐见之旅。

车过沙溪圩镇一公里,抵泷冈,西阳宫以古朴庄重之姿与我相见。是为欧阳修中学的园中园,却是一份出奇的静,或许与一颗伟大灵魂的安歇有关。西阳宫原名西阳观,只因避欧阳修父亲欧阳观名讳。文化的印迹无处不在,文化的传人更是守望如初。

欧阳修第35世孙、永丰县博物馆原馆长欧阳勇迎候在门坊前。庄穆的门坊连着白色的院墙。门楣之上“西阳宫”三字刚劲厚重,传为康熙御笔,而背面“柱国冢宰”,为文天祥墨宝。一番讲解便直达至尊,让人愈发神往。

偌大的宫院内古木森森,一组江南特色仿古建筑并肩而矗,中为主体祠宇欧阳文忠公祠,右为泷冈书院、文儒书堂,左为泷冈阡表碑亭。2006年评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缘故,宫内楼宇亭台早已修缮一新,散发着弥久的幽香。

随欧阳馆长入文忠公祠,俨然登临千年圣殿。“天下欧阳无二氏,翰林文章第一家。”一副鎏金楹联道出欧阳修北宋文坛领袖的地位。祠内隶书匾额“大川乔岳”迎门高悬,宛如泰山雄峙于前,一册史书翻卷。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被尊奉为“三苏”和王安石、曾巩的导师。不止于奖掖后学,还在于其人品功业。欧阳修病逝后,王安石和苏轼分别撰文《祭欧阳文忠公》,此“大川乔岳”四字出自苏轼之笔,高山大川,何真崇尚!

步入正厅,“六一神风”匾额下,一尊汉白玉全身塑像神采飘逸,身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欧阳修在执笔凝思: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忠言,直抵这座千年文明古国的命脉。而以宋神宗对欧阳修一生高度评价制作的楹联“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让我瞬间读懂了这君臣之间的心灵感应,揖首三拜,不足以表达心中的全部敬仰。

“学究天人政掌机枢宽简助成新气象,文追班马诗开宋调风神犹润旧华章。”祠堂两侧陈展着“欧公事略”、“欧阳源流”。透过大事年表、历史地位、名人评说以及诗文抒怀、书信往来,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担当天下、爱国爱乡的欧阳修。在《吉州学记》里,他倡导教化立学,期待“幸予他日,因得归荣故乡而谒于学门,将见吉之士皆道德明秀而可以公卿,问于其俗而婚丧饮食皆中礼节,入于其里而长幼相孝慈于其家,行于其郊而少者扶其羸老、壮者代其负荷于道路,然后乐学之道成,而得时从先生、耆老,席于众宴之后,听乡乐之歌,饮献酬之酒,以诗颂天子太平之功,而周览学舍,思咏李侯之遗爱,不亦美哉!”这个生于他乡、长于异地的庐陵人,故土意识何其浓厚,思乡情愫何其切切。宋嘉佑元年(1056)至五年(1060),欧阳修八次上奏朝廷要求回洪洲(今南昌)做地方官而未允。其毕生两归故里,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以5岁的幼弱之躯随母回故乡沙溪安葬父亲;宋皇佑五年(1053),扶护母丧回沙溪与父合葬时,他已声名在外。他是如此怀乡念故,在泷冈,“此处他日当葬老夫”。孰料,生为国家,死未如愿。宋煕宁五年(1072)闰七月二十三日,66岁的欧阳修病逝于颖州西湖。煕宁八年(1075)按规敕葬于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今河南新郑市辛店镇欧阳寺村)。殁葬他乡,魂归来兮。故乡的西阳宫成了他的灵魂归栖之所。

出文忠公祠,我端详前廊两端新立的两块石碑,一为南宋杨万里的《沙溪六一先生祠堂记》,一为南宋欧阳守道的《重修六一先生祠堂记》。欧阳修,这位六一居士似有先见之明,在安葬父母的同时,也预先安葬了自己。杨万里在记中写道:“沙溪六一先生之故乡也,有先生祠堂旧矣,其左老子之宫西阳者也。”可见祠堂与道观早就相邻合一。西阳宫创建于唐贞观三年(629)。由于欧阳修父母归葬沙溪泷冈,祭扫于在江北为官的欧阳修十分不便,所以就委托西阳观内的道士代为祭祀。又因避讳之故,同朝大臣韩琦奏请朝廷改名。从此,西阳宫成了欧阳修父母的坟院。后人为纪念这位一代文宗及其父母,于南宋淳熙年间创建此祠,并经历后世的多次维修、重修。

若说移步新修缮的泷冈书院、文儒书堂,让我领略了文忠公这位师中楷模的千年风范,那么登览阡表碑亭,则让我品读到了欧阳修和其母郑氏,这位世上公认的贤母共同为这个世界留下的至善瑰宝。

欧阳修亲撰的“泷冈阡表”碑端立于亭内。其原立于距西阳宫一公里处的欧阳修父母坟前,后移入亭内保护。说其为亭,实为双层砖木结构现代仿古建筑。此碑高六尺余,宽二尺许,厚约半尺,为青州墨绿色青石。碑之正反两面刻有欧阳修手书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谱图》。碑面虽已斑驳,却力透古今,直道世间沧桑。此镇宫之宝因欧阳勇的倾情讲解,一位伟大女性卓然而立。

《泷冈阡表》为欧阳修于北宋熙宁三年(1070)知青州时,在原《先君墓表》基础上改就,此时其父去世已60年,其母离世也已18年。“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修泣而志之,不敢忘……”一页家族的苦难史、教育史、奋斗史宛如奔涌血脉,润人心坎。父亲的仁厚,母亲的贤达,在欧阳修笔下化为满腔泪水。父德母节,一文双表,千古碑文,至今传颂。我不禁想起天底下众多的母子来。为官的欧阳修谨记父母遗教,其刚正不阿的人格使其在政治上始终恪守儒家的“仁政爱民”准则,无论在朝或贬,不改青云之志,“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王安石语)。欧阳母不惧贫困,以荻秆作笔,沙盘作纸,教年幼的欧阳修读书识字。欧阳修即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奋发求学,并在24岁时考取进士。“画荻教子”,千古流芳,万世称贤。母以子贵,子以母显。这人世间的感动,在吉安永丰,在沙溪泷冈,找到了至真至美的注解。我忽又想起这古老道观的“道”来。天道地道人道,官道民道士道,父道母道子道,这众多的“道”,的的确确如欧阳修所言“自然之理也”。犹以天底下的母亲、儿子当向往之。

出得宫来,仍是满宫的静,不曾注意到校园那头远处教室里的读书声。西阳宫院墙外侧,满绘着文忠公的诗文,欧阳修已成为这所学校“永远的课本”。其中“祭而丰不如养之薄”、“画荻教子”也许是此行我最珍藏的片段。

其实,此行我还冲着泷冈的“泷”字而来。欧阳修故里沙溪位于泷江上游。隔着泷江,另一块土地富田是文天祥故里。欧阳修、文天祥这隔河两宰相,构架起了古老庐陵的文章节义的璀璨星汉。

由地理标志而文化标识。循源而往,西阳宫,这庐陵文化的宏阔殿堂。

TAG:
顶:7 踩:1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91 (3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6 (34次打分)
【已经有34人表态】
6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4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5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大仓,星火燎原的起点
  • 下一篇:“老油榨”的传说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