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水加速“融城”一体化走上发展“快车道”
原标题:提高城建品位 实现跨江发展 看吉水加速“融城”一体化走上发展“快车道”
吉阳大桥
近日,吉水县发布公告,正式命名两座新建大桥为吉阳大桥(建设期间称赣江二桥)、文峰大桥(建设期间称恩江二桥)。至此,吉水4座横跨在赣江、恩江上的桥梁均有了自己的名字,而这两座新桥的建设,也实现了吉水与吉安市中心城区的双向融城,对带动吉泰走廊北翼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地处赣江之滨的吉水县城已建起了4座大桥,这些桥梁一座比一座漂亮,一座比一座有特色,正成为着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尤其是正在蓬勃兴起的金滩新区,作为吉水对接“大吉安”的重要经济枢纽,更是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看吉水县城如何拓展城市的新价值?近日,记者走进吉水,探寻其与吉安主城区打造“跨江融城”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奥秘。
改善城市路网拓展城市框架
走进吉水县城,开放气息扑面而来。
吉阳大桥、文峰大桥、滨江防洪路堤结合工程“三大”涉江工程,预计6月底前全部建成通车;城北、城南路网管网基本建成;城西“四纵五横”路网有序推进……吉水县以金滩新区、城南片区、城北新区、老城区4大板块项目建设为抓手,启动城南6500亩片区和城西万亩片区的主路网建设,整体推进新区块、新组团建设,南修文峰大桥与青原区对接融入,西修吉阳大桥、光彩西大道、金樟大道与吉州区对接融入,实现“双向融城”。
家住吉水县文峰镇的居民尹先生在吉州区工业园工作。对他而言,每周往返于吉水县城与吉安市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以往每次开车回到吉水县城,尤其是逢年过节,只有一个感受,就是特别堵。自从新建了两座大桥后,这种堵路的闹心状况就有所改变了。”尹先生说,“如今走到县城城区的105国道路段时,所有的车辆都有序地通行,原来堵车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了”。尹先生介绍,自从建成了文峰大桥、吉阳大桥后,很多车辆都选择从大桥绕行,如此一来,道路也就畅通多了。
据了解,吉水县打造的“跨江融城“战略工程主要包括路堤结合、吉阳大桥、文峰大桥、吉阳大道等项目,总投资26.72亿元,也是该县实施“跨江环湖发展,双向对接融城”的重大项目。目前,“两桥两路”已正式通车,有效地缓解城市交通,形成了“向外多路对接,内部循环畅通”的交通体系,构建了“两江三岸四区”的发展格局,为双向融入市中心城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吉阳大桥为城市桥梁,2015年12月正式通车。大桥全长1750米,主桥标准宽度36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总投资5.17亿元,大桥采用了双鱼塔斜拉索的构架,造型别致,现代感强,是吉水县第一座斜拉索桥。它的建设使吉水县成为我省第二个拥有两座跨赣江大桥的县级城市。吉阳大桥连接吉水县城西片区,是一座城市主干桥,它打通了吉水县中心城区与金滩新区发展的通道,为吉水县实现跨江发展、双向融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它还通过吉阳大道与金樟大道相连,直接与吉州区对接,大大缩短了吉水至吉安的行车距离。
文峰大桥是一座兼具公路和市政功能的桥梁,南起吉水县城城南区半岛交叉路口,跨越恩江、吉水城防路堤及沿江南路,止于文峰路。路线全长约848米,预留“双向六车道”城市主干路标准。文峰大桥与青原区直接对接,将大大改善吉水城市路网、拓展城市框架,缓解县城城区交通压力。此外,“跨江融城”战略中的吉阳大道则与吉阳大桥相接,是金滩新区城市路网的骨干道路,全长约2千米,设计为双向6车道城市主干道,目前已正式通车。
打造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品位
“如今的吉水县城,不仅路更宽了,就连城市的文化品位也在逐步提升。”近日,家住吉水县城古城墙附近的居民李冬梅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小码头,完全看不出还有几百米的古城墙旧址。现在,有关部门花大力气建好了堤坝,修复了古城墙,附近居民不但不用担心涨水,还可以带着孩子过来散步,欣赏赣江的美景。
吉水古城墙始建于唐乾符五年(878年),有着110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土墙,经过砖墙、石墙,再到如今的赣江防洪大堤,一直屹立在赣江边,保护着城内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现仅存的850米明代古城墙,已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明古城墙历史保护开发区。
2009年,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为了提高县城防洪标准,吉水县需在古城墙所在的县城赣江沿线修建防洪路堤结合工程。恰逢此时,我市提出了实施“三山一江一城”旅游发展战略,该县紧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率先破题启动赣江两岸风光带建设,在12.8公里长的滨江大道沿江进行景点布置。
据介绍,路堤结合工程包括滨江景观工程、滨江大道和城市防洪堤工程。其中,滨江景观工程(即赣江两岸风光带吉水段旅游景点)规划建设新城活力、古城遗韵、郊野湿地、漫步休闲等四大主题区,精心设计了扬帆广场、城市阳台、移民广场、古城墙等18个景点。目前,新城活力区的6个景点和古城墙(西门翁城)已全部建成并向公众开放,古城墙二期(南门翁城)全面开工,城市防洪堤工程全面建成,防洪标准将由过去的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滨江大道全线通车,城市交通状况全面改观,这其中,古城墙的修葺更是成为了吉水打造滨江古城风貌的点睛之笔。
该县在原古城墙遗址的基础上,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对现存的古城墙、瓮城等进行修复。经过修缮后的古城墙将桃花岛、燕坊古村、大东山等库区沿线景区景点串点成线,打造成人文荟萃、生态优美、环境优越的吉湖水域休闲旅游观光游憩带,主动融入大井冈旅游圈,成为我市赣江两岸风光带上的精品、亮点,让吉水实现旅游融城无缝对接。
记者胡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