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小县也有大作为———峡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热度206票  浏览4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2年10月19日 10:17

小县也有大作为

———峡江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邹清华

吉安的版图上,峡江县是个小县,只有6镇5乡,18万人口,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字号”。

在人们的印象中,峡江有着自力更生搬县城的特殊历史背景,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总量的壮大受制于“狭”。

然而,就是一个这样的弱小农业县,十年之间踏着科学发展的鼓点,奋进赶超,发生嬗变。

“全国优质米基地县”、“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江西省生物医药基地县”、“江西省物流产业示范基地县”等一项项国字、省字招牌收入峡江囊中。“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奖”、“江西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江西工业崛起”三年翻番全面先进县等一个个有分量的经济发展指标奖被峡江拿下。

透过这些成绩,让人看到了小县也有大作为。

做大财政蛋糕,财政收入从十年前的6146万元增长到5.3亿元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在各地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下,峡江人明白,项目建设是进位赶超的起跳支撑点,是做大财政蛋糕的关键点。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财政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大手笔投入,利用信用担保公司、国资经营公司、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多方筹集20余亿元资金,建城区、战园区,引项目、扶企业,促生产、强后劲。成功争取国家西部政策延伸县、全省一般转移支付县、财政省直管县等一系列重大财政扶持政策,5年来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20余亿元,其中今年已向上争取资金3.1亿元。

“引进产业项目,增强财政后劲”,是峡江目前最重要的课题。一“赶”出去招商引资;二重奖有功人员;三重罚不力者。“三把火”烧热全民招商热情。该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多万元专项资金,奖励银行、企业、招商有功人员,回报率高达几十倍,财政收入每年以两位数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税收5年前只有3000万元,今年向3亿元冲刺。

一组组壮大财政蛋糕的产业项目数据,让人很难和小县峡江联系起来。

十年前,峡江工业园区企业只有16家,上交税收不足300万元,到2011年底,峡江已有医药化工企业32家、金属加工企业42家、造纸建材企业84家、绿色食品企业47家,针织日用企业30家……2010年,工业税收迈上亿元大关达1.41亿元;2011年,挺进2亿大关达2.64亿元;2012年,预计超3亿元大关。

十年前,峡江货运物流产业只有506辆货车,年上交税收145万元,而到2011年底,峡江货运物流企业就达77家,货车总量达4482辆,年上缴税收9934万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县财政收入从十年前的6146万元增长到去年的5.3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3.5%。

富起农民口袋,农民收入从十年前的2625元增加到5996元

只有让农民富裕起来了,才能真正改变农村面貌。如何让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峡江办法多。

发展特色农业,打造“一村一品”格局,让农业金花遍地开。目前,该县有10万农民走上了特色产业种养之路,种植烟叶2.5万亩,稳定蒿菜面积3万亩、城郊蔬菜基地面积3100亩;早熟梨、杨梅、井冈蜜柚等特色果品种植面积达2.1万亩,产量1.8万吨;以鮰鱼为特色的水产养殖面积达3.45万亩,发展鮰鱼网箱养殖8.6万平方米,产商品鮰鱼8000吨。

以项目农业为抓手,峡江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现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50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1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1家,其中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5家。目前,该县农业总产值超10亿元,预计粮食生产可连续九年增产。

让农民在家门口赚双份钱。峡江推出技校、乡镇、企业联办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班,集培训、转移、就业一条龙的新路子,使1万余名农民成为外出能发展、在家可致富的亦工亦农“两栖能人”。对此,农民邹海燕深有感触:“以前我在南昌打工,月工资六七百元,去年培训后到公司上班,现在每月工资超过了1000元,有了技术就是不一样。”

引导农民创业带就业。该县发放小额贷款扶持农民创业就业,累计发放贷款1.95亿元,扶持4867人自主创业,带动1.06万人就业。

以物流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该县从事货运物流、信息配载、维修配件、专业购销的从业人员达1.6万,占总人口的9.4%,其中农民司机就有5000余人,仅物流产业就养活了全县20%的农民。

产业发展了,农民富起来了。据悉,该县农民收入也从十年前的2625元增加到去年的5996元。

共享发展成果,民生投入从十年前4100万元增长到3.24亿元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优先方向,把新增财力的大部分用于民生投入。

十年来,峡江历届领导班子在加大民生投入时,都特别注重“舍得花”与“花得好”的辩证效益。为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该县将有限财力投入到城乡基本建设、教育事业发展、就业创业服务、社会救助扶助,使阳光财政普照众人。

为提高百姓幸福指数,该县将“小而精、绿而美”作为城市目标定位,在十年建设中,建成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羽毛球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改造完善了府后小区景观、百花路景观工程和供水管网等工程;启动了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和廉租住房等建设,全面提升了城市服务功能;城区绿化覆盖面积达14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平方米。

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该县提出“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水利建设三年决战”等农村基本建设目标,近5年累计筹资4.5亿元,修建和改造公路680.6公里,完成花莲公路、巴仁公路、流源至潭城公路等,通行政村公路硬化率达100%;投入4.3亿元,兴修农田水利设施1300余处,实施了158个新农村建设点村庄整治,新造耕地1079亩。

提升教育发展水平。该县近三年来投入5740万元新建改造校舍9.74万平方米;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仅今年财政拨付1601万元,用于免费提供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等,切实做到“学有所教”。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该县投入3200万元,新建8所乡镇敬老院;4759户9032人纳入城乡低保;1.52万人参加养老保险,5.4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参合率达99%;为721名白内障患者完成复明手术,为50多名肢残人安装假肢,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共建保障性住房近700套。

共享发展成果,据悉,该县十年前用于民生工程投入只有4100万元,如今仅去年用于民生工程支出就达3.24亿元。

不畏浮云遮望眼,小县也有大作为。志存高远、气势如虹的峡江,如今正脚踏实地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崭新天地。

TAG: 滨江 纪实 交接仪式 经济 人事 峡江 新区
顶:12 踩:1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9 (5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8 (64次打分)
【已经有60人表态】
14票
感动 感动
9票
路过 路过
8票
高兴 高兴
7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5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7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峡江水利枢纽抬田再造米粮川
  • 下一篇:峡江有了渔业合作社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