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在一线] 破局——看安福浒坑如何写好矿区社区管理职能分离移交的“后半篇文章”
“浒坑在以前有安福县‘小香港’的美称,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这里就因‘钨’而盛,最繁盛的时候居住了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数万人。”11月下旬,记者来到安福县浒坑镇,这里是省属国有企业江西浒坑钨业有限公司(下简称“浒坑钨矿”)所在地,安福县浒坑镇党委书记戴永鹏如是介绍。
走在该镇中心道路上,入眼有连片的商品住宅以及电影院、矿区医院、集贸市场、工人俱乐部等店面,虽然已经有些陈旧,但依旧能一窥当年的繁华。
今年3月以来,随着矿区社区管理职能分离移交,浒坑镇也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锋阵地”,如何落笔写好移交后的“后半篇文章”,考验着当地政府的智慧。
困境——改革进入阵痛期
“浒坑钨矿建矿近80年,后来随着资源枯竭、开采成本高昂、生产设备老化等诸多困境,浒坑钨矿渐渐没落,一度破产重组。”在省内首座矿区主题记忆馆——浒坑记忆馆,戴永鹏接着介绍:“曾经造成企业发展缓慢的原因,还有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事事包办’的管理模式,犹如负重爬坡过坎。”
据了解,以前国企包办职工住宅“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及物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承办教育机构、医疗机构和消防市政等。时至今日,这样的管理模式,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对此,我国将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当作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多次发文推进。2017年,国资委、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更是就国有企业办市政、社区管理等职能分离移交,专门联合下发了指导意见。
改革势在必行。2012年,当地政府就已经与浒坑钨矿进行沟通,商讨市政、社区管理职能分离移交工作,由于面积大、人口多,遗留问题较多进展缓慢。直到今年3月,芭蕉冲、半山排、杨家店、张家坊4个矿区社区管理职能才实质性移交,而水电等市政职能还在协调之中。然而,在移交后当地政府部门发现,国企职工存在“被包办”的“国企情结”,让“企业人”变成“社会人”困难重重,各项工作开展存在阻力。
“遇到事情,矿工们习惯找企业。职能移交了企业办不了,政府不知情,管理就存在空档,各项工作难以开展。”半山排社区工作人员如是说,改革后的阵痛,曾经带来了很多问题。
破局——三管齐下融冰破题
想要破局,国企、地方政府携手是前提。“企业和政府联系紧密,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方面尤为突出。”浒坑钨矿党群工作部负责人左群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浒坑钨矿内及外包工程队职工近800人,加上家属,人数保守估计有3000人,且人员流动特别频繁,风险极大。面对困难,政府主动作为和企业携手,承担起当时未移交矿区社区的防疫工作,并共享防疫物资,至今无一例感染。
看到矿区医院超负荷运转,部分矿工需要自行去30公里外的严田镇卫生院接种疫苗,政府向上级申请,在浒坑卫生院增设疫苗接种点,减轻了企业压力。政府的努力,为政企沟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凝聚人心,党建引领是重要抓手。由于历史原因,矿区有部分党员组织关系未理顺,无法参加正常党组织生活。当地政府积极对接,接收了企业200余名党员,编入所居住社区的党组织。今年,芭蕉冲、半山排、杨家店、张家坊4个移交社区的党员投票选举了社区书记,“矿二代”党员周顺富对此赞不绝口,直言实现了基层党内民主,让党员有了归属感。
浒坑镇政府还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拉近与移交社区居民的血肉联系。“以前的浒矿幼儿园建于上世纪80年代,设施老旧,教师专业度不高,许多浒坑人会把孩子送到外地读书,现在新建的幼儿园环境好,学生也开始‘回流’!”已经在浒坑从事幼教工作36年的肖辉欣喜地说。教育联系千家万户,为了方便群众,政府积极争资立项,建设了一所现代化幼儿园,赢得了群众点赞。浒坑镇张家坊社区原来“脏乱差”,政府积极作为,改变了社区的面貌,美化了人居环境。
“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社区管理职能分离移交后,各项工作都出现向好的态势,移交社区完成了从‘企业管’到‘社区办’的无缝对接,群众归属感、幸福感都得到了提升。”采访最后,戴永鹏告诉记者,未来,浒坑将把准发展旅游产业的主方向,积极融入武功山旅游圈,走出一条绿色转型之路。目前,当地重点旅游项目龙水山康养度假项目一期即将完工、瓦楼花海影视基地项目已破土动工。
文/ 罗京、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