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一“湖”春水激情荡漾

热度3票  浏览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9年6月03日 17:56

70年栉风沐雨,70年铿锵前行。

70年来,南昌市青山湖区敢为人先、敢闯敢干、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谱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山湖区从半城半乡到全域城市化、从农业经济到都市经济、从“城乡二元”到“三区联动”,迎来了沧桑巨变、脱胎换骨,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山湖区一步一步从边缘走向中心,从破旧走向繁荣,从传统步入现代,绘就了一幅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美丽幸福新画卷。

产业体系实现大调整

1978年以前,青山湖区是个彻底的农业区,除了酿酒、粮油加工等手工业作坊外,其他工业几乎一片空白,服务业也仅有零星分布的照相、理发、饮食摊点等低端的生活性服务网点。改革开放以来,青山湖区产业发展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特别是近几年来,该区坚持“主攻三产、提升二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逐步构建从单一到多元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产从小到大、从木到林。近年来,青山湖区一方面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针织服装产业为重心,通过强配套、搭平台、补链条、优服务,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带动传统针纺产业向品牌化、高端化转型,中国针织服装名城的招牌更加响亮。目前,青山湖区的针织服装企业达2000多家,总产值突破400亿元,是全省最大的针织服装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动食品医药、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确保产业新旧动能平稳转换。另一方面,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LED)产业,通过打造南昌电子信息(LED)产业创新示范园,引进深圳兆驰、艾立特光电、立盾光电等龙头企业,硬是从零起步,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培育壮大了一个新产业。目前,该区电子信息(LED)封装业务占全市70%以上,是全省最大的LED封装基地。2018年,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近100亿元。

三产从弱到强、从散到聚。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山湖区坚持以现代商贸为引领,以高端业态为核心,大力发展总部楼宇、中介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引进落户了万达广场、华润万象汇等引爆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完成了北京东路、上海路等特色商业街改造,培育了中企联创大厦、中冶江西建工大厦等一批总部楼宇,“大商圈、全业态、高端化、集聚化”的现代服务业格局粗具规模。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高达97.7%,位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42.9%,经济结构更优、动能更足。

城市面貌实现大更新

经过四十年的建设,青山湖区城市功能更全了,城市环境更美了,城市品位更高了,城市形象更新了,彻底摘掉了“半城半乡”的帽子。特别是随着高铁东站落户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更名挂牌,青山湖区成为集中心城区、高新园区、高铁新区为一体的复合型城区,城市发展的格局框架不断拉大。

抓大建设,基础设施全面更新。1978年以前,甚至上世纪90年代以前,全区还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大手笔、大投入补短板。一是大气魄实施旧改棚改。5年来,累计完成房屋征迁529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500多万平方米,“城在村中、村在城中”的现状得到扭转。二是大手笔推进路网建设。先后完成青山湖大道、南京东路、广州路、朱桥路、广阳路、昌东南路、上海北路、国威路等30多条道路的综合改造,正式迈入“地铁时代”,基本形成“八纵十横”的城市路网格局。三是大投入完善功能配套。新建改建了一大批垃圾中转站、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街头小游园等配套设施,城市承载力得到极大提高。

抓大整治,形象品位全面更新。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区下定决心要打一场城市形象面貌的更新仗、翻身仗。坚持以“改”出新,连续几年,每年改造提升一批老旧社区,大力实施了一批道路街景综合改造和建绿透绿工程,完成了一批主次干道的“白改黑”和“城市家具”工程,实施全区背街小巷路灯亮化工程。坚持以“治”除乱,深入开展“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向“脏乱差、污堵违”等城市顽疾宣战,紧紧抓住背街小巷、开放式社区、火车站周边等重点区域,有效开展了25个专项整治。

民生福祉实现大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青山湖区人民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的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山湖区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缔造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的传奇,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光荣与梦想。诞生了“全国劳模之乡”湖坊镇、“全国十佳民营科技园”南昌民营科技园、全省第一个“亿元村”顺外村,孕育出了1个“中国十大名村”、1个“中国十佳小康村”、3个“江西十强镇”和5个全国劳模,镇村经济享誉全国。从一个香飘四季的农业郊区快速发展为工业强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目前,青山湖区的60个行政村中有35个村已跻身“亿元村”的行列,形成百花齐放的新景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昌进顺村,从“一根扁担两只篮,有女莫嫁上窑湾”,到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从40年前人均收入只有74元的贫困村庄,变为今天的“全国十佳小康村”,这是普通村庄创造的一个奇迹。

进顺的巨变,就是青山湖区70年跨越的一个折射。

大事记

■ 1953年3月,成立“中共南昌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

■ 1956年,改设“南昌市人民委员会郊区工作办事处”。

■ 1957年6月,第一次成立郊区。

■ 1958年10月,撤销郊区建制。

■ 1972年1月,恢复南昌市郊区的县级行政区建制。

■ 1992年,顺外村成为江西第一个“亿元村”,被誉为“江西第一村”。

■ 1998年2月,经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全省第一家民营科技产业园。

■ 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青山湖区并正式挂牌。

■ 2004年,青山湖区湖坊镇实现企业总产值90.8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74.6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85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9.6亿元,工业品直接出口创汇889万美元,农民人均收入达6200元,被誉为“江西第一镇”,被评为“中国乡镇之星”,连续34年名列全省乡镇经济首位。

■ 2008年、2010年和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突破200亿元、300亿元和500亿元。

■ 2012年12月,南昌昌东工业区经省政府批准为重点省级工业园区。

■ 2013年, 财政总收入首破40亿元,利用外资首破4亿美元,出口首破10亿美元,经济发展在较高平台上实现新突破。

■ 2014年10月24日,扬子洲镇、扬子洲农场管理处整建制划到东湖区。划出后,青山湖区现有60个行政村,90个居委会,26个家委会,区域面积127.6平方公里。

■ 2017年,综合实力站稳省市“第一方阵”,被评为“中国工业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

■ 2018年1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南昌昌东工业区正式更名为江西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8月18日,青山湖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举行更名挂牌仪式。

■ 201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60亿元大关,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高达97.7%,位居全省第一。

顶:0 踩:0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 (0次打分)
  • 上一篇:防汛演练
  • 下一篇: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