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传呼铃” ——记安福县金田乡孝老爱亲好人王纪炎
□黄鹏、朱娟娟
“叮叮叮”,每当清晨铃声响起,安福县金田乡园背村的王纪炎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搀扶耄耋老母亲下楼,背着病重妻子如厕,一件件换洗衣物,反复擦拭、按摩身体,安顿好两人后,又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村里人都称赞王纪炎为模范好丈夫、孝顺“老”儿子。17年里,他用真情和孝道诠释着“丈夫”与“儿子”的深刻内涵。
1975年,王纪炎与邻村的王清娥结为夫妻。一家人勤劳朴实,温馨和睦,家境虽不富裕,但也算幸福。198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整个家庭的生活。王清娥不幸被诊断出患有风湿性心脏病,需长期服药治疗,并且不能干体力活。自此,一家7口的生计全部落在了王纪炎一个人身上。他每天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农忙时打理10余亩农田,农闲时到处打零工,晚上回到家还要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一天下来经常是精疲力尽。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0年,王清娥病情加重引发心脏二尖瓣闭合不全。王纪炎带着妻子来到北京协和医院求医。医生仔细检查后告诉他,王清娥需要立即进行手术,需要一大笔费用。他激动地握着医生的手说:“医生,无论花多少钱,您都要把我老婆的病治好。”在排队做手术的日子里,王纪炎为了节省开支,租住在每月80元的地下室。他每天忙前忙后,来回奔波于出租屋与医院之间,为妻子端水、打饭、擦身子。村里人常常问他“是什么动力让你这样坚持啊?”他总是回答:“妻子病重,有了我她才有信心,而我有了她,才有一个完整的家!”
眼见着儿女们陆续长大成人、结婚成家,日子一天天好过,妻子也有了精神支柱,但命运却丝毫不眷顾这个善良朴实的家庭。2010年春节,王清娥突发脑梗,下半身完全瘫痪,丧失语言功能,每天仅能依靠轮椅行走,常年的药物治疗还引发了糖尿病、高血压。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已是花甲之年的王纪炎毫无怨言,全心全意做上了专职护理。擦洗身体、翻身、按摩、喂药、洗衣服……一切照顾得细致入微。两年前,王纪炎90多岁的老母亲也由于老年痴呆症加重致使记忆全无,稍不留神就会走失。王纪炎一边要照顾妻子,另一边还要留神母亲,经常累得喘不过气来。
冬天寒冷的日子里,王纪炎常常在厨房忙着做饭,房间里的妻子张着嘴巴、面色焦急地想上厕所,年迈的母亲又要时刻留意行踪,很多时候王纪炎就穿着单衣屋里屋外来回走。为了让妻子时刻能找到自己,王纪炎在家中安装了传呼铃,由妻子掌控遥控器。妻子只要有所需求,按一下遥控,铃声就会响起,而王纪炎无论在哪都会第一时间到她身边照料。长久以来的默契,让夫妻俩设计出了自己独有的“暗号”:铃响一声是妻子想上厕所,响两声是想要喝水,而响三声是久坐需要翻身……自从妻子瘫痪以来,传呼铃声就成了老王的陪伴。有人说老俩口这是苦中作乐,但王纪炎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每天听着铃声响起,是生命的一种依靠、一种寄托,也是他们夫妻相守相伴的温情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