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更比春风畅 ——安福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走笔
□廖红方、张海斌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实施、农村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明乡风的助推、精神文化的涵育。近年来,安福县加快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大力革除陈规陋习,倡导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把广袤农村建设成为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刹住人情随礼风:“人情钱”变“致富金”
“过三朝、做生日、搬新房、把女嫁,哎呀!一二三四家,家家都要去,真的把我愁死了……”清明假期,在寮塘乡岗口村,移风易俗文艺演出队表演的快板说唱节目赢得村民阵阵掌声。
“以前村规民约虽有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内容,但操办酒席人情随礼水涨船高的现象时有发生。”岗口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权介绍,有些家庭对婚丧嫁娶人情风苦不堪言,一年的收入刚刚够送人情。去年8月份以来,该县启动农村“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攻坚战,在全县各村普遍建立了农村红白理事会,对红白喜事办理实行“三统一”(统一流程、统一标准、统一组织)、“一上墙”(规章制度上墙),对村民婚丧事宜理事会提前介入,采取教育劝导、帮助服务等方法,让红白喜事有人管、有章可循。2月底,理事会得知村民刘芝谷要操办70大寿,及时入户劝导,刘芝谷主动放弃了操办生日酒宴。
“每年的年末岁初是红白喜事高峰期,今年光‘人情钱’就能省近4000元。现在用这些钱种植10亩的优质烟叶,预计可以增加近1万元收入。”村民赵令文说。整治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变“清净洁”
走进山庄乡早禾村,每户村民家门口都放着两个垃圾桶,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巷道清洁、庭院干净。可就在几年前,早禾村还是全乡卫生环境“脏乱差”的典型。
今年以来,安福县启动了以美丽乡村建设及城乡环境整治“春季攻势”,建立县、乡、村(社区)、组四级联动机制,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贫困村整治、城乡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拆除“五大”攻坚战。早禾村借着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村规民约,扫庭院、拆危旧土坯房、清巷道,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定期组织开展文明庭院、卫生清洁户等评比,还在房屋墙上书写或绘画着一些宣传标语和图集,形成了一幅幅特色鲜明的“文化墙”,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新风,早禾村面貌焕然一新。
“垃圾桶就放在路口,保洁员每天打扫,垃圾车定时清运,再也看不到‘垃圾山’了。”早禾村村民欧阳江根高兴地说。而这,只是安福县实施城乡环境整治“春季攻势”以来,农村面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个缩影。
满足农村文化需求:“有没有”变“好不好”
虽然是农忙时节,严田镇山背村农家书屋,来借阅书籍的村民依然络绎不绝,村民刘金玲正用笔记本摘抄井冈蜜柚种植技术。村党支部书记杨小军说:“这些书都是农民不花钱的老师,是我们村从县里‘农村文化集市’服务订单中勾选出来的,由县里统一送下来,共有120多本。”
“现在的文化服务,不再是你说我听、你演我看,而是我想听的你说给我听,我想看的你送给我看,供需之间实现同平台、零距离。”安福文广新局副局长李芳介绍,为了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该县创新推出了“菜单式”文化服务项目———“农村文化集市”,每月收集汇总群众的文化服务需求意见,再由具体工作部门根据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送文化讲座等活动,实现了农村文化服务的供需对接、适销对路。
单单给农民看还不行,还得让农民参与进来,引导更多的村民崇德尚文、向上向善。近年来,安福依托“激情泸潇·最美樟乡”系列广场文化活动、农村特色文化品牌汇演、国学经典诵读进校园、民俗文化进万家等“四大”文化品牌,每年带动农村、社区、学校等举办各种文艺活动250余场,全县还利用祠堂、旧仓库等建设“文化礼堂”“道德讲堂”“乡贤讲堂”等160多个,美丽乡村文化示范村6个,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蓬勃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