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安福样板”
□彭朝华、龙梅
安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义所在,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该县立足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吉安市农村文化“星火”工程试点县的定位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学习,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注重突出特色工作,打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安福样板”。
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自2012年,该县实施了农村特色文化品牌工程,按照“政府资金扶持、文化专业辅导、农民主体参与”的模式,为农民配备乐器设备、服装道具,并组织县文化馆、文工团的文艺骨干为其提供一对一的专业文艺辅导,让农民成为乡间文化能人;同时通过深入挖掘当地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精心组织编排打磨,把隐匿在乡村的文化精彩地呈现在舞台上,先后推出了《安福表嫂茶》《十碗菜》《花轿迎亲》等40多个优秀民俗表演节目,打造42支独具特色的农村文化队伍,并且每年定期举办一次文化品牌节目展演活动,2015年,该县打造的《安福表嫂茶》《花轿迎亲》《多福的土地》乡村文化品牌被选送参加江西省文化厅主办的“百姓大舞台”优秀文艺节目表演。农村文化品牌已经成为当地的乡村文化名片,农民的精神文化寄托。
建设特色文化礼堂
该县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目标定位,通过改建、扩建农村现有的礼堂、祠堂的方式,在全县建成了26个乡村文化礼堂。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安福县始终强调“内容为先、资源整合、分类推进、彰显特色”,“建、管、用”一体化推进,在内容布展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同时坚持因村制宜,充分结合当地的村史民俗,突出乡村文化特色。切实加强文化与计生、教育、农业等部门协调,将文化礼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把文化礼堂打造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服务载体。注重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每个文化礼堂都组建专门理事会,负责文化礼堂管理维护、群众文化活动组织,文艺晚会、文化讲堂、群众表演、电影放映。文化礼堂的活动从不间断,安福县文化礼堂形成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演出、季季有擂台”的鲜明特色。
开展特色文化服务
为了让公共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精准服务,该县按照“两手抓”的方式,构建了全方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基础公共文化服务项目,为群众“送文化”。重点做好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工作及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一手抓文化志愿服务建设,为农村“种文化”。2015年该县组建首支文化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文化志愿者进乡村、进园区、进社区为群众开展文艺辅导、文化讲座,同时组织文化志愿者与农村文化队伍进行一对一结对子帮扶,尤其注重对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2016年该县实施了江西省农村文化志愿服务———阳光工程,在全县公开招募了6名来自农村,具有文艺专长并且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文化志愿者,让文化志愿者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安福县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构筑了特色安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