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暖新闻·江西2019] 记吉水县“雷锋哥”肖晓明十八年助残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94票  浏览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7年8月25日 08:29

原标题:身残志不残 助弱心更坚 记吉水县“雷锋哥”肖晓明十八年助残之路

“带动一批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实现有价值、有尊严地生活。”吉水县康福乐脚病修治专业店创办人肖晓明怀揣着助残初心,步履维艰却铿锵前行,用执著的慈善温暖残疾人士,也用默默付出温暖人心:先后向60位残疾人传授脚疗技术,先后培训200多名残疾人就业,成功扶持5位残疾人学徒创业,经常性扶残助困,18年来,个人出资帮扶资金达50余万元。

点滴慈善之事,汇聚成磅礴社会能量。肖晓明爱心之举,得到社会各界赞誉,先后被评为吉水县奉献标兵、吉水县首届道德模范,吉安市道德模范、“感动吉安”十大人物,省残疾人自强创业先进个人、省第三批雷锋哥等诸多荣誉称号。

■郭建华

初心:天然情感洒向残疾人

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于吉水县文峰镇城北社区的肖晓明,打记事起就对残疾人有着特殊的情感,这份独特的情感让慈善在他心中扎下根。

对残疾人的天然情感源于家庭环境。肖晓明出生在残疾人家庭。在长辈里,就有几个残疾人,特别是有听力障碍的奶奶因听力残疾而丢了性命,“那时,一辆违规高速超车的车子,在105国道不停按喇叭,但听力严重不足的奶奶听不到,就这样命丧车轮。”说起往事,肖晓明高大的身躯里满是怜惜。然而,命运在1994年也跟他开了一个玩笑。那年一场车祸,让他永远失去了左腿,成了高位截肢的残疾人。成了残疾人的他装上了假肢,艰难生活,他买过拐的搞客运,开过农用车贩运生猪,种种生计都因假肢的不便而中途放弃。“没有亲身经历,不会知道其中的苦味。”历经刻骨之痛的肖晓明对残疾人更有了同病相惜的情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不断地思考残疾人生计出路,经过反复思考,肖晓明独自前往陕西足疗培训学校学习。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的肖晓明用心苦学,细心琢磨技巧,在领会掌握足疗技术后,于2003年初筹资5万多元在鉴湖公园旁边创办了全县首家脚病修治专业店。开店之后,他欣喜地发现,足疗很适合残疾人做,并由此萌发,要以足疗店为平台,去帮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创业,让他们自食其力的想法。也是抱着这一朴素的心怀,他在聘用员工时,优先录用残疾人。

爱心:感同身受以残助弱

肖晓明的“助残之履”可上溯到2001年。那年,在冠山贩生猪时,偶然认识“妻子多病、儿子智障、四处求医、命运坎坷”的张礼德,尽管肖晓明日子也紧巴巴的,还是一咬牙,将贩生猪的8000元本钱送给他,以解其求医生活燃眉之急,也揭开了他人生的“爱心之履”。18年来,他义务帮扶冠山张礼德、丁江残疾人梁细生、葛山贫困学生刘帆等社会困难群体资金达50多万元。

不仅如此,以足疗店为平台,肖晓明“以技助残”,达到助残经营目的,他因人施教,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将爱心洒向更多的贫困弱势群体,给残疾人士及其家庭送去社会温暖。

培养一名残疾熟练工,至少要多花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有人认为不值得,会影响店里的生意,但肖晓明有自己的信念,他培养更多残疾人,并帮扶推介就业创业,前后培养60位残疾人,给60个家庭送去生活的希望。肖晓明还十分重视员工道德素质培养,在给员工提供吃住生活便利的同时,经常教育员工,要有互相帮助团体协作精神,更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乐于奉献、真心回报是肖晓明奉献爱心的又一体现,开店16年来,他每年都结对帮扶3户贫困残疾家庭,为他们购买化肥种子,帮助发展生产。每年出资帮助几名贫困残疾学生读书。每月带领员工到各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开展学雷锋活动,免费为老人泡脚、修脚、按摩;为革命伤残军人、特级教师、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免费泡脚、修脚,前后共有13万多人次接受过免费服务。因为他的慈善情怀,2008年,肖晓明的足疗店被县残联授予全县残疾人足疗就业培训示范点。目前,已成为全县经营规模最大、吸纳残疾人就业人数最多的足疗店。

信心:让残疾人有价值生活

“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不偷懒,希望老板认真教导。”这是一名自小患脑瘫残疾人发自内心的一段话,他叫李欢,现年20岁。之前,父母照顾他费尽心血。如今,想学门技术和自食其力的他,造访多个地方,却没人收留。2018年5月,他来到康福乐脚病修治专业店,秉承“不放弃,不抛弃”的慈善理念的肖晓明留下了他。

其实,肖晓明一直把员工当成亲人。冠山乡盲人许国华的父亲早年去世,母亲体弱多病,家庭极为贫穷。2008年6月,许国华来店里学徒,如今,月收入达5000元,成了家里的顶梁柱。2014年2月,因患脑瘤导致视力残疾的枫江镇罗琪来店学徒,罗琪父母也是残疾人,家庭生活困难,现在,罗琪拿着每月4000多元的高工资,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还替家里供养哥哥上大学。这样感人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根筷子容易断,十根筷子折不断。”为让更多的残疾人有尊严地生活,肖晓明萌生抱团发展的想法,助残扶残之路越走越宽,2016年注册成立吉水扶残助残创业者协会,协会公益之举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个体户、企业老板、大中专毕业生、单位干部职工和创业成功的残疾人纷纷加入。目前会员80多人。协会会员根据实际,或出资或出物或出力,深入特困残疾人家,传送致富信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还不定期组织残疾人进行心理疏导,组织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带着各自产品,开展义卖活动,激发了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创业。

“我虽然能力有限,钱也不多,但今后我一定尽我所能,为更多的人,特别是残疾人继续奉献我的爱心,让更多的人享受到爱的温暖。”肖晓明初心不改,仍以残缺之躯行走在扶困助残路上,坚持助人为乐18载,用真情编就了一张爱心网,被广大干部群众称为“活雷锋”。

顶:4 踩: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9 (2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22次打分)
【已经有31人表态】
7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4票
愤怒 愤怒
1票
无聊 无聊
2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吉水中学获批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 下一篇:吉水:征兵宣传进校园 携笔从戎砺青春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