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稻虾共作种出生态新路———看吉水生态种养的聚变效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84票  浏览3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7年8月25日 08:29

□王薇薇

吉水,背靠东山,面朝赣江,一直以来,绿色生态都是这里最大的优势。因适宜的气候及耕地条件,吉水的粮食生产也很“争气”,2007年至今,吉水4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每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亿公斤左右。

如何在农业发展中打好生态牌、做好绿文章?顺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以来,吉水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上下功夫,探索走出一条生态种养新路——稻虾共作,并成为该县生态富民的一张“王牌”。

稻虾共作即在水稻田周围挖养虾环沟,种一季水稻,养二季小龙虾,周期短、见效快,不施农药化肥,在湖北、江苏等地已非常成熟,但在江西特别是赣中、赣南等地还未形成“气候”。2017年初,吉水作为我市首批“稻虾共作”试点县,消息一传开,不少村民、返乡创业者争做敢吃“螃蟹”的人,不到半年时间,试点面积从30亩扩大到757亩。

金滩镇柘塘村村民周小红就是其中一个。“现在大家都注重养生,我们的大米和龙虾绿色生态,卖相好、口感佳,收益比单纯种水稻高出5到6倍!”见到周小红时,他正在给客户搬运一包包大米上车。随后,周小红给笔者算起了他的“致富账”:基地面积60亩,每亩成本3000元左右,亩均产虾220斤,两季的纯利润有8万余元;亩均产水稻820斤,单价卖到了8元一斤,高出市场均价2倍多,目前已卖了1500余公斤,许多市民还专程开车前来金滩买稻虾米。

低投入、高收益,在试点基地示范带动下,吉水掀起了稻虾共作产业发展高潮,湖南、江苏、九江等地的小龙虾企业纷纷落户吉水,许多在外吉水籍企业家也返乡投资稻虾共作产业。为扶持壮大稻虾共作产业发展,吉水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并对虾农“财政惠农信贷通”开辟绿色通道,对集中连片20亩以上的小龙虾基地,每亩一次性奖补350元,为全省奖补最高、全市率先出台。

有过多年稻虾共作经验的湖南岳阳老板姜中华,经过几次考察,今年元旦刚过,便在吉水水田、醪桥两镇投资建设1500亩稻虾共作基地。“技术并不难,细心管理是关键。”姜中华说。水稻与小龙虾的“相亲相爱”,产生了1+1>N的聚变效应,碰撞出一条“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农业绿色化生产新路。

稻虾共作产业,还让吉水贫困户吃上了脱贫致富“生态饭”。

新年伊始,枫江镇、盘谷镇100户65岁以下的贫困户,每人领到了同南河抬田区稻虾共作基地2250元分红。去年下半年,吉水引进江西金富渔业有限公司在同南河抬田区建立1350亩稻虾共作基地。枫江、盘谷两镇“瞄准”脱贫路径,为镇里100户65岁以下贫困户贷到500万元财政贴息贷款,并引导贫困户以资金入股该基地。“企业+基地+农户”这一模式,按合同期限,每年每户2250元的标准给入社贫困户分红,实现公司和贫困户共赢。一些贫困户还在基地务工,又多了一份工资收入。

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也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2018年,吉水将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重点在沿湖两岸乡镇打造集精品龙虾养殖、绿色水稻种植、农家餐饮、休闲垂钓、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带。同时,创建和培育“井冈稻虾米”绿色大米品牌和“井冈龙虾”品牌,打响吉水稻虾共作品牌,畅通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吉水安排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近8000亩,全县新增稻虾共作基地面积1.16万亩,全部落实了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全部完成。

顶:5 踩: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57 (2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 (21次打分)
【已经有28人表态】
9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2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1票
无聊 无聊
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双橹村:奏响幸福进行曲
  • 下一篇:吉水113位贫困母亲收到特殊年货礼包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