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屏障———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提速小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38票  浏览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7年8月25日 08:29

□刘丽平、吴慧

2017年12月27日,从国家林业局传来喜讯,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通过专家评审。至此,历时3年的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创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国际国内通常把湿地与森林和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公园是在此基础上,以“保护为主、适当开发利用”为原则,建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休闲设施,可供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自然禀赋 优势凸显

吉水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着天然的资源优势。吉湖国家湿地公园以赣江干流及恩江部分河段为主体,北起吉水赣江大桥,东至井头大桥,西南至低坪村,总面积1293公顷。拟建区域内自然生态景观突出,生物多样性丰富,共有维管束植物300种,野生脊椎动物175种,桃花岛更是远近闻名。

同时,依托滨江公园和桃花岛的建设,既能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生活空间,又能打造吉水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品牌,更能提升吉水城市品位,完善旅游体系,提高吉水县知名度,进而加速融入大井冈旅游圈。

高度重视 全力推动

吉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吉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赣江河道及滩涂违规采砂现象严重,吉水县及时将赣江湿地的保护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出重拳治理,终于在2011年吉湖湿地公园获得了省级湿地公园的称号。“我以前是以打鱼为生,后来河水污染严重,鱼类资源大量减少,打鱼不能维持生计,后来就不打鱼了,现在河中水质变好,我又开始了打鱼的生计。”一位附近渔民说道。

为了更好保护赣江水资源和区域内生物多样性,2014年,该县就开始了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创建工作,并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讨,通过一级一级专家评审。2014年4月17日成立了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申报与建设领导小组,同年的6月14日,以县政府的名义向省林业厅提交了《关于申报拟设立江西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的请示》。2016年6月通过省级评审,并提出了修改意见。2017年7月通过国家级专家实地考察。2017年12月,通过了国家林业局专家评审团评审。

规划先行 谋定后动

规划引领,谋定才能后动。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全面恢复和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建设指导方针,根据吉湖湿地类型、资源分布、区域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聘请国内资质高、实力强的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江西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1)》。计划在未来五年,投资1.3亿元重点实施湿地保护、湿地恢复、科普宣教、科研监测、基础建设等九大工程等100多个项目,逐步将吉湖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绿色生态江西”战略示范点、“赣江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示范工程”、“珍稀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吉水县湿地休闲体验基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要求尽早成立吉水吉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定员、定岗、定编。同时,聘请有资质的规划单位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详细规划,早日拿出施工图设计,使得湿地公园建设进入实质的建设施工阶段。可以想象,未来的吉水人民,在享受漫步赣江东岸游步道和古城墙的同时,欣赏湿地美景的自在和惬意。”吉水县林业局绿化办主任徐秋生告诉笔者。

“芦荡伴柳草萋萋,碧水连陂十数里”。一幅绿色环水、碧水绕城、鸟唱虫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顶:8 踩: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5 (4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8 (40次打分)
【已经有41人表态】
11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5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4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创新思路多措并举 吉水力促移民就业创业
  • 下一篇:吉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天更蓝 地更绿 人更美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