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区公路的“路保姆” ——记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养路工钟文洲
■张祖华、许敏 文/图
18年来,一把铁锹、一把锄头、一把长砍刀、两个畚箕,一顶草帽,每天起早摸黑,长年以路为伴,用不屈的脊梁修起了林区畅通大道,谱写了一个林区公路人的无悔无悔。在女儿的眼里,他是一个“早餐爸爸”;在妻子眼里,他是一个“星星丈夫”;在父母眼里,他是一个“周末儿子”,在单位同事眼里,他是一个“路保姆”。他就是安福县北华山林场养路工钟文洲。
i钟文洲正在路边砍除杂草
2001年6月,组织上安排他从事S224省道分安线路口至东风分场及山庄乡东合村三组林区公路的养护工作。该林区公路全长12公里,离县城30公里。路面全是沙土黄泥巴,是林场职工和山庄乡东合村潭子坑、茅庵里、岭下三个自然村100余户村民出山的重要交通要道。该公路每年还要承受着林场3000多立方米生产木材运输及当地村民农副产品商品流通,人流车流量大,林区公路路面受损严重,以至道路坑坑洼洼,林场干部职工、村民通行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尽管以前每年林场都安排了人员进行养护,但因公路养护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大多数的职工干不多久就走了。钟文洲接手后,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刺骨,都全身心投入到养护工作中,他每天骑上摩托车,带上铁锹、锄头、土箕等工具,沿线养护。每天碎石备料、除杂草、修边沟、清涵洞,手上经常布满血泡,从不偷懒。他养护的路段,始终都保持路面平整无坑槽、路肩整洁无堆积、边坡稳固无沉陷、排水畅通无积水、路标齐全无缺失。
2008年,安福发生有记录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他管护的这条公路多处告急,山坡塌方30多处,路基塌方12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二话没说,拿起工具就上路了,一处一处清理土方,一个一个修补路面。经过一个月抢修,各处险情基本排除了,可是钟文洲,却因体力超支突然昏倒在路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只是淡淡说了句“不用滴了”,毅然拔掉针头,又奔赴修路第一线。最后,路通了,可他的皮肤却黑了,胡子也长了,人整整暴瘦了10多斤。家人心疼他像换了个人似的。他却笑得云淡风轻,对妻子说“人生在世,奉献二字,人在路上,路在心上嘛”。
每年4月进入汛期后,为确保道路通畅,他每天都要将路上坑洼处铺垫好石头,砍伐路边杂草灌丛。为了使路面上不积水,他除做好道路两边排水沟清理,同时还抓好路面整修。平时只要路边有石头,就往坑洞里填,有时为填好几处大洞,常常要到山上去搬运石头过来。每年汛期到来之时,被狂风暴雨冲刷和塌方不断的道路,他早已成为家常便饭,三更半夜出门排险更是见怪不怪。在那段防汛抗洪保畅通的日子里,一个月不休息是常事。甚至除夕,别人家都在贴对联放鞭炮,他还在林区修路的的岗位上。
累了,打个盹儿,饿了,吃上带来的面包。可他从没有叫过苦,也从没有埋怨累。这就是一个养路工的真实人生写照。曾有人笑他“痴”,笑他“傻”。他却开心地说:“以场为家,以路为业,赤诚为路,我无怨无悔。”路,已经成为钟文洲生命里的一部分。
“2015年,我管护的这条林区道路,场里通过争取国家和省林业厅对林区公路建设项目资金、林场出资部分、村民集资部分等方式,修成了水泥公路,并与村组签订《林区公路共同维护办法》,还把林区公路维护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如今,我的任务轻松了很多,不要吃以前那种苦了。”钟文洲高兴地说道。
18年的坚守,18年的磨练,18年的奉献,耐得住寂寞和困苦,钟文洲还赢得了当地村民的良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