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正道从头越——吉水县阜田镇开“鹿”先锋罗富苟脱贫纪实
贫困是印在他生命里的最深刻记忆,6岁外出谋生,11岁丧父,辗转多个行业,漂泊10多个省市;乐观是写在他脸上最张扬的个性,学了多种技术,每做一行,都成为行业精英,曾获“文化层次最低,业务能力最高”的赞誉。写就这为人称道的人生传奇故事的主角,就是吉水县阜田镇开“鹿”先锋——罗富苟。他用乐观与诚心经营祥云鹿场,通过饲养梅花鹿,改变贫穷,走向富裕,并致力于扩大养殖规模,带领周边贫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
沧桑之履:刻骨铭心的痛
出生于农村的罗富苟,有过不幸的童年,父亲疾病缠身,母亲长年患病,家境非常贫寒。为了生计,罗富苟早早地走上漂泊之路。
6岁开始提泥瓦桶,从此走上挣钱养家之路。罗富苟干过篾匠、木匠、泥水匠,开过农用车,进过厂跑业务,总之,学了多种技术,走过十几个省市,凭借着吃苦耐劳的品性,他在每个行业都干得风生水起。然而,因底子薄,贫穷还是如影随形。最让他刻骨铭心的是,2011年初,妻子的背叛,小孩的嗷嗷待哺,周围人的冷嘲热讽,家庭的支离破碎,种种遭遇接踵而来,几乎将他击垮。那些年,意气用事、破罐子破摔的他干过傻事,“要不是阜田派出所所长刘彬良的真情感化,我会在犯罪的边沿越陷越深,也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如今,走上创业之路的罗富苟心怀感恩,“把困难举在头顶,就成了包袱;把困难放在脚底,就成了垫脚石”。
罗富苟正用独特方式与梅花鹿“交流”
正道之路:艰辛并快乐着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经过亲朋好友等的劝慰和刘彬良的帮助下,幡然醒悟的罗富苟决心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2014年,罗富苟选定饲养梅花鹿。纯门外汉的他,要养梅花鹿谈何容易,技术、场地、资金等困难,是摆在他面前必须越过的坎。罗富苟不等不靠,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先将所有积蓄投入到养鹿技术学习上。他来到梅花鹿之乡——吉林求师,并先去到东北三省、华北地区等地参观。良好的学习悟性和肯吃苦钻研的精神,让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将梅花鹿养殖技术掌握了。再加上北方成熟的养鹿市场,让罗富苟养梅花鹿的理想不断放大。
罗富苟2016年回乡才发现,启动资金严重欠缺,一时陷入困境的他得到刘彬良不遗余力的帮助。同时,在当地政府及热心人的关注下,他盘活家乡一废弃砖瓦厂,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共8个鹿圈的养殖场,请了3名贫困残疾人做事。他的养殖场第一批就养了60多头鹿,第一年仅鹿茸收益就达10万元,实现了在家门口脱贫。
致富之愿:携带感恩奋进
感恩奋进,是罗富苟专心经营鹿场的理念;带领周边贫困人致富,是罗富苟积极回报社会的初衷。由起初的60多头梅花鹿,发展到现在的近200头,罗富苟的养殖场已成为南方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场。
鹿的全身都是宝,特别是药用价值极高,鹿茸、鹿鞭、鹿筋都是上等的补品。鹿肉、鹿皮等可以熬成鹿膏,其价值可与鹿茸媲美。小学未毕业的罗富苟谈起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目前他的养鹿场已投资300余万元,拥有12名养殖员,6名业务员,并建起了扶贫车间。从自主创业到带动附近村民脱贫致富,罗富苟通过努力逐渐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肯定。其创业故事在江西电视台《稻花香》栏目播出后,各省市养鹿创业者纷纷来他的养殖场学习交流。
说起前景和希望,拥有养殖证、加工证等各种证件于一身的罗富苟,对开发南方养鹿市场,信心满满,将全部实现自繁自养。预计今年年底净增150头鹿,2年内达500头,希望在政府的扶持下,不断扩大养鹿规模和方式,将“圈养鹿”变成“放养鹿”,做出更生态、更环保和更健康的鹿产品,以带动家乡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特约记者郭建华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