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如花――年轻公务员、党员姚晓媛真情孝奉脑中风母亲记事
世间,有一种穿透时空的真爱。
中华,有一种自古传颂的美德。
姚晓媛,泰和县委机关一名29岁的公务员、普通党员,用自己已达390天的坚守,向人们诠释着如花一般本真、至美的孝道――真情孝母,无怨无悔。
天降厄运――勤劳母亲一夜之间几成“植物人”
“晓媛,我头痛!……”2011年12月2日凌晨2点半,母亲刘菊凤强忍巨痛用手机打给姚晓媛的电话,成了母亲“最后的话音”。
寒夜突降厄运,一个正常家庭瞬间逆转――由于长期起早摸黑种菜卖菜,母亲突发重度脑溢血,昏迷于卧室中。“一切太突然,至今我们仍不愿相信这是事实”姚晓媛的弟弟回忆道,“凌晨3点急救车把妈妈送到医院,3点半进ICU(重症监护室),4点半医院下达病危通知书,上午8到12点紧急开颅手术,中午12点半妈妈重回ICU。”躺在姚晓媛面前的,是千呼万唤终不醒的母亲――这是一天前干活还风风火火、说话清晰利索的母亲吗?!
“脑卒中”――手握县中医院出具的诊断书,看着连续昏迷七天七夜的老伴,姚晓媛的父亲顿感天旋地转。主治医师朱晓忠说:“病人严重脑中风,很可能半身不遂,失去知觉,丧失语言,最差结果是永远躺在病床上。”
“不能说话、不能行动、天天要人照顾,这和‘植物人’有什么区别。”加上手术前后高达14万元的天价费用,父亲心急如焚,老泪纵模。弟弟尚未结婚,更是茫然无措。
为什么母亲要遭受如此苦难!怎么办?!
坚守孝道――坚强女儿真情无悔侍奉母亲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块宝。”
“我不能失去母亲”――危急时刻,姚晓媛毅然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纵然自己的生活从此彻底改变。
从母亲手术的当天开始,姚晓媛连续22天每天两次进入ICU病房探望,给母亲送流质食物和人血白蛋白,亲手给母亲搽药。母亲转入普通病房后的一个多月里,姚晓媛每天协助护士给毫无知觉的母亲打针,每隔2小时亲自为母亲翻身,并按摩10次。县中医院护士肖琼敬佩地说:“尽管天气寒冷,小姚坚持每天为妈妈擦洗身子,给她换衣服、洗床单。因为病人大小便都在床上,小姚还每天替妈妈换尿片,频繁更换护理垫,保证了她妈妈身体清洁,不生褥疮。小姚每天还不厌其烦地通过胃管,小心翼翼地给妈妈喂食物和中药汁。”
悉心全面的照顾让母亲平稳度过了病危期。2012年2月初,母亲出院回家继续艰难的治疗恢复。
“按摩、针炙、康复锻炼”――按照医生建议的漫长康复路线图,姚晓媛以坚韧的恒心和超常人的耐心侍奉母亲。
县中医院针炙师罗明告诉笔者:“一开始我上门为病人扎针,三个月后,小姚勤学苦练,自己学会了针炙。她每天熟练地给母亲扎针,每6天一个疗程。同时,还要为母亲做全身按摩、翻身、艾熏。尤其是给她母亲的头顶和脚心熏艾条,一般人很难忍受。”刚开始给母亲熏艾条治疗时,艾条燃烧的味道很浓重,姚晓媛常被熏得眼泪直流,十分难受,为了母亲的康复,她坚持了下来。
除了常规手段,姚晓媛还通过网络查询、自学各种脑中风康复知识。她拿出自己的工资,想方设法购买很贵的安宫牛黄丸等药品让母亲服用。每天晚上,姚晓媛一边用足浴盆为母亲做中草药泡脚促进血液循环,一边教母亲“咿呀学语”,坚持尝试用外界语言刺激母亲恢复说话的功能。
天道酬勤。锲而不舍的付出,终于换来回报:2012年4月,母亲能自己缓慢翻身坐起,5月能基本站立,6月腿可以试着挪动,10月份她终于能用偏瘫的腿开步了!“病人能恢复到智力尚存、能听懂别人说话、能做基本动作,可以正常饮食,体重增加,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意外,这和得到了十分精心持久的护理分不开。”主治医师朱晓忠如此评价姚晓媛的付出。
永不放弃――期待母亲终有一天能真正康复
12月20日,当笔者采访姚晓媛时,她正忙着送母亲去做康复理疗――今年9月,听说县中医院开设了康复科后,姚晓媛做出了这个决定,期望母亲能恢复到一个更好的水平。
电动床站立、双杠扶立行走、手拉吊环、下蹲练习……虽然繁冗枯燥,姚晓媛依然做到每2天送母亲去康复锻炼一次,风雨无阻。
一年多来,县中医院的医生护士们,几乎谁都知道有一名坚强可敬的年轻女子搀扶不能说话的母亲艰难进进出出,坚持康复治疗……
一年来,为了母亲的康复,姚晓媛放弃了同龄女性本该拥有的一切生活享受。同时,她还要抽空照料3岁大的儿子,维持好自己的小家庭。最难得的是,她没有因此影响自己的工作,扎实地做好了单位的各项业务。
“我不会放弃,只要母亲有一丝希望,我就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她会开口说话、正常行动、生活自理的。”姚晓媛如是对笔者说。
“是女儿的坚持,留住了我老伴的生命。”姚晓媛的父亲说。
“是姚晓媛的大孝,挽救了她的母亲。”姚晓媛周围的人们说。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17 (64次打分) | |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 (60次打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