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达艺术馆媒体推介会 展示吉安文化
本网讯(记者傅放)11月25日,吉安仁达艺术展览馆召开了媒体推介会,与来自省、市的多家媒体记者齐聚一堂,感受文化馆的文化气息。
仁达艺术馆位于吉州区太平桥城南加油站对面,占地2000多平方米,整个文化馆共耗资5000多万建设,馆内收藏了一万多件反映庐陵文化、红色文化的各种物品。在当天的媒体推介会上,仁达艺术馆投资人陈万洵告诉记者,他对吉安本土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以民营企业家的身份投资建设这么一座文化馆也是自己最大的追求。
在媒体推介会结束以后,记者们参观了仁达艺术馆。在艺术馆大门外,左右两边各有一面石墙,这面名为《赣江韵》的砖雕文化墙,体现的是吉安地区的庐陵文化,它是由吉安本地11个优秀画家联合绘制而成,景点主要是按照赣江在吉安流域的分布布局,而名为《井冈颂》的砖雕文化墙,反映的是吉安的红色文化,绘制的主要内容是罗霄山脉吉安境内一带发生的一些革命代表性事件及革命旧址。走进文化馆的大门,便可以看到关公夜读铜像以及内容为“吉人天祥”的匾额。这层楼是庐陵文化展厅,主要分为文墨书籍展区、吉州窑展区、民俗杂件展区、明代瓷器展区、清代瓷器展区、民国时期瓷器展区等六个展区,像这个醒目的绿釉剔花瓷枕,釉色特别,纹饰雅致。看到吉安古代有这么多鬼斧神工的奇作,参观者们都感到大饱眼福。
在庐陵文化厅楼上,还有反映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红色文化展厅,主要分为红色器件展区、毛主席专区、红色书籍展区和文革展区,记录的都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岁月。除此之外,文化馆内还有茶座、素食馆,供参观的人们品味享用,人们在餐饮的同时,还可以观看本地的采茶戏。
“庐陵先贤人才辈出,这么多人可歌可泣,所以要站在真正的传承的角度,去抢救去保护去发掘,让现在的庐陵后人去深刻领会当年庐陵先贤是怎么去对我们文化建设、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所以提出把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展示给市民看。”陈万洵说。
据悉,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仁达文化馆将免费对市民开放。
新闻链接: 仁达艺术馆介绍
仁达艺术馆是响应国家文化战略的号召,为弘扬与传承庐陵文化、红色文化,历经几年花巨资打造而成的,同时兼营茶道及素食,整个艺术馆古色古香、环境优雅,是吉安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建筑名片。
进门外墙:一边是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宗彬所题的《赣江韵》砖雕文化墙,体现的是吉安地区的庐陵文化,它是由吉安本地11个优秀画家联合绘制而成,主要是按照赣江在吉安流域的分布布局,砖雕上绘制的依次是十八滩、万安古城、泰和快阁、永和吉州窑、安福孔庙、青原山净居寺、古青原台、吉水的燕坊古村、永丰的欧阳修故里、峡江玉笥山、新干商代青铜;另一边是由吉州区宣传部副部长李梦星所题的《井冈颂》砖雕文化墙,体现的是吉安地区的红色文化,绘制的主要内容是罗霄山脉一带发生在吉安的一些代表性事件及旧址,依次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黄洋界、大井、小井(红军医院为主)、东固平民银行、东门吉安古城(十万工农下吉安)。
一楼:是以吉安民风民俗为主题的特色素食餐厅,主要展示的是吉安本地的一些民俗日常生活用具,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品尝到美味的素食,而且可以欣赏到特别的节目。
一、二楼楼道间:主要有清代时期的“贡元”匾额、“壶德足风”两块匾额及一些红底描金雕刻挂屏等。
二楼:是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的庐陵文化展厅。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艺术馆的关公夜读铜像。(关公是一个重情义之人,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企业都必须具备这样的的品质。)关公铜像的上方是“吉人天祥”匾额(有两层含义:吉安人天天吉祥或吉安有个民族英雄文天祥)。
匾额旁边的一副对联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江西书法家协会主席毛国典所题,意为要发扬井冈精神,传承庐陵文化。庐陵文化展厅主要分为六个展区。依次是文墨书籍展区、吉州窑展区、民俗杂件展区、明代瓷器展区、清代瓷器展区、民国时期瓷器展区。文墨书籍展区,背景展示的是一套清代雕刻寿屏,台面上不仅有《永乐大典》、《王氏族谱》、《文天祥传》、《青原山志》、《泰和县志》、《吉安府志》、《庐陵文化丛书》等,还有一方清代钱蝶纹古筝形状的砚台,造型独特,砚体较大,是我馆的镇馆之宝,这里无不彰显着庐陵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吉州窑展区展示的主要是吉州窑宋代的陶瓷,不仅有木叶、虎斑、兔毫、剪纸贴花、洒釉盏,还有绿釉剔花瓷枕(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一件器物,非常难得)釉色特别,纹饰雅致;民俗杂件展区,主要展示的是吉安古代的生活用具,有青铜温壶、新干商代出土的伏鸟双尾虎(仿制品)、五子登科铜镜(目前在国内可以说是这一类中最大的一件藏品)、在吉安永叔路铸造生产的铜烟管等;明代瓷器展区,主要展示了五彩观音瓶、青花梅瓶、青花五彩带盖罐、碗碟等,其中有的形制高大、气韵生动、纹彩缤纷。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而景德镇能够有如此的辉煌,与吉州窑大量北迁的窑工带去了精湛工艺技术息息相关;依次过来的是清代瓷器展区,制作精良、釉彩丰富,主要展示的是喜罐、脸盆、形态各异的香炉、“寿”字碗底、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刘墉所题的刺绣对联(目前只在上海发现了一副)和反映清代精湛刺绣工艺的服饰,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国时期的瓷器展区,主要展示的是印泥盒(绘画是出自珠山八友王琦之笔)、笑面大肚罗汉、带盖西瓜罐、茶叶罐和五彩花鸟瓷碟(出自泰和上田肖百万家“崇德堂”在景德镇定制的)等,清新优雅。
总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
1
] [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