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丰创新平台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工作剪影
和谐胜景入眼来
□谭志刚、张小强
今年以来,永丰通过打造农民法律夜校、民情家庭档案、群众说事室等一批载体和平台,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进一步提升乡村干部服务效能,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至9月份,永丰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各类纠纷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45%、57%、83%。
农民法律夜校:群众点题求实效
【新闻事例】“我1991年就在山脚开荒,能否给我确权登记发证?”,“2000年我建了幢房子,但一直没有办土地使用证,可否补办?”10月8日,在永丰龙冈畲族乡龙冈居委会农民法律夜校课堂上,村民们纷纷向授课老师——龙冈国土分局局长袁象兵提问。
【新闻背景】今年,该县根据农民的学法愿望,把建立农民法律夜校列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项目,专门制定了《关于建立农民法律夜校的指导意见》。要求每个乡镇选择1-2个条件设施较好、农民居住较为集中的村建立农民法律夜校,每月开设1至2课。县、乡、村根据村民的法律需求、村里矛盾纠纷难点等实际情况,邀请老师授课,重点选择与农民、农村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讲解,并将授课内容在村公示栏预先告知。在学习中,村民可根据自己的疑难问题进行点题求解,也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确保法律夜校生动活泼,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全县已开办农民法律夜校43所,参与学习的群众6万余人次,为群众释法解难1200余人次。
民情家庭档案:装满千家万户情
【新闻事例】前不久,沿陂镇驻村干部邹友根在上户进行家庭档案信息采集时了解到,芦下村烟农曾秋根、宋菊根因担心村里腾不出烤烟房耽搁自家烟叶的烘烤而急得团团转。邹友根找到村干部。村支书张志军将全村11座烤房统筹安排给烟农使用,还联系调配了邻村几座烤房过来帮忙,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全村没有一户烟农受影响。今年,全村烟叶生产总值达100多万元。
【新闻背景】为准确全面把握群众增收致富情况,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今年以来,该县为每个农村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家庭档案”详实记录了每户家庭的人员构成、生产生活状况、就业情况、收入、住房、社会保障等信息。在信息采集过程中,该县把建立“家庭档案”与“三民”活动、大走访结合起来,重点了解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群众诉求、家庭困难等情况,征求群众对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以及村委会的意见和建议;对能及时解决的问题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梳理后转相关部门协调解决。
为确保采集信息的真实性,该县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每季度进行一次回访。通过“家庭档案”,该县建立起了乡、村、户“三位一体”信息网,真实把握乡情民情。目前,全县共建立“家庭档案”10余万份,收集意见建议1000余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200余件。
群众说事室:和风细雨出“聊”效
【新闻事例】近日,瑶田镇湖西村村民罗子寿骑电动车时,不慎擦伤了本村一小孩,致使小孩头部受伤。在赔偿医药费的问题上,罗子寿与小孩的父母意见分歧很大。于是双方到村里的“群众说事室”反映情况,要求解决。村里引导他们选择双方都认可的调解员进行调解。经过反复协商,仅半天就达成和解协议。
【新闻背景】该县在村(居)建立“群众说事室”,挑选懂政策、懂法律、觉悟高、威望高、热心公益的“五老”人员担任说事员,定期上岗,听取群众反映意见和诉求,为群众答疑解惑。并对群众信访事由和矛盾纠纷进行评说劝导,协助基层组织加强社会管理服务、协调解决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目前,全县217个“群众说事室”共接待群众63100余人次,化解矛盾276起,成为群众利益诉求的新渠道、化解矛盾纠纷的新平台、维护社会稳定的新载体、服务人民群众的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