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首阔步唱大风———永丰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眸
昂首阔步唱大风
□饶晓华、聂永清
十六大以来,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永丰人民克服“区位劣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思路,谱写了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精彩篇章,先后拥有了全国碳酸钙产业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工作先进县、全国林业百佳县、全国平安畅通县等50多张省级以上靓丽名片。
十年风云,十年努力,永丰县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跨越,城乡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大变化,民生保障得到大提升,创造了全县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十年。
县域经济大跨越
永丰县大力实施“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发展战略,坚持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全县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 实现了县域经济的大跨越。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从2002年到2011年,该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9.1%,达到77.7亿元;2002年财政收入刚过亿元,至2011年达到7.6亿元,目前正向10亿元大关冲刺;2011年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收入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19元,分别是10年前的3.5倍和2.88倍。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该县坚持以产业集聚为方向,以做大总量为目标,做强骨干企业,倾力打造碳酸钙、有色金属、医药化工、绿色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促使工业经济连年跨上新台阶。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3亿元、增加值23.3亿元、税收2.4亿元。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该县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改进和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全力引进工业项目、大项目和外资项目。2002年,实际到位外资718万美元,内资4.8亿元,出口创汇726万美元。2011年,全县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7个,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1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552万美元,共16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6亿元;有12个项目竣工投产,共完成投资12亿元。
园区建设突飞猛进。按照省市产业整体布局,坚持功能分区、产业衔接、错位开发的原则,该县不断加快园区开发建设,园区建设位居吉安市第一,跻身江西省30个重点园区之列。10年前,该县仅建有一个工业园,占地面积530亩,入园企业不足20家,销售收入仅3.74亿元、实现利税1819.51万元。10年后,该县建成了南区、北区、西区3个园区,总体规划面积2万亩,现已开发面积7000余亩,园区入驻企业160家,其中投资1000万元以上企业72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20家,亿元以上企业18家,形成了碳酸钙、有色金属、医药化工、绿色食品等四大产业板块,其经济总量已占园区比重的80%以上。2011年,四大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0.5亿元,上交税收3.5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4%和83.8%。2011年,工业园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进入全市百亿元工业园区行列,达112.6亿元,总量排全市第4位。
涉农工业风生水起。十年努力,该县实现了农林牧渔全面发展,打造了蔬菜、油茶、食用菌、白茶、黄栀子、肉牛、生猪、肉(蛋)鸡、毛竹、烟叶等十大农业基地,其中食用菌和白茶种植规模在全省位居第一。该县现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40多家,其中江西绿海油脂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永叔府、美媛春等5家企业被评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了“永丰”蔬菜、“绿海”茶油、“永叔府”系列食品等一大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全县涉农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税收1000多万元。
城乡面貌大变化
城市空间实现大扩容。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永丰城市规模和人口提升幅度最大的十年。十年来,该县紧紧围绕“一江两岸、三桥四区”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总体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整体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一个包含中心景观大道、市政广场、行政办公功能区、公共活动功能区、体育活动功能区和六个生活居民功能区的宜商宜居的现代都市园林城市基本形成。县城城区面积由2002年的5平方公里扩展到2011年的10.7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由5.2万人提高到10.6万人,城市化率达34.6%。
生态环境稳中趋好。该县以创建省级生态园林县城为目标,全面开展“森林十创”活动,高标准实施城乡绿化建设,通过结合老城改造,“抢”地增绿;结合新区开发,依规建绿;结合街道改造,以路带绿;结合庭院绿化,立体连绿;结合河道整治,沿河披绿,并一次建绿,一次成景。目前,该县城区绿地面积达6834亩,城区绿地率达42.5%,绿化覆盖率达46.6%,工业园区绿化率达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65平方米。一个“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园林城市正在形成。
美丽新村景色如画。该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将新农村绿化纳入新农村建设主要内容,实施同步规划、同步施工,着力打造新农村绿化样板工程,并着力抓好“楠木上山”、“桃李芬芳”、“香樟护村”、“层林尽染”等特色绿化工程。目前,该县已有210多个村完成详细的绿化规划并已付诸实施,栽植楠木60万株、桃李30万株、香樟50万株,四旁植树1000多万株,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0%,处处呈现出“村中见林、房在绿中、人在画中”的亮丽景观。
民生保障大提升
十年来,永丰县把改善民生作为最重要的执政理念,坚持每年实施一批民生工程,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群众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围绕“上学难”问题,该县实施了校舍安全工程、农村教师住房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永丰中学新校区、实验小学为代表的一批教育基础设施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实施校建工程建设项目217个,总投资5695.48万元,总建筑面积82706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目前,该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1.3%。
围绕“就业难”问题,该县通过整合“金蓝领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项目资源,突出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就业信息和创业指导三项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再创业铺就“绿色通道”。今年上半年,该县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700人,“405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18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806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累计3112万元。
“出行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0年前,该县境内管养的水泥公路里程不足40公里,如今,全县已经硬化农村公路2000余公里,新修建桥梁506座,建设乡镇客运站10个,农村候车亭96个。2011年7月,随着抚吉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该县彻底结束了三无(无国道、无高速、无铁路)县的历史。
围绕“住房难”问题,该县加速推进住房保障工作,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目前,该县累计建设廉租房、经适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9.46万平方米,先后解决近2000户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同时,还累计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250.74万元,保障户数3178户,受益人数8965人。
今年,该县又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1000套5万平方米廉租房,50套3250平方米公租房或经济适用房,届时又可解决1000多户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另悉,该县计划2013年至2015年建设1200套6万平方米的廉租住房。
围绕“保障难”问题,该县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特困救助和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体化。目前,该县享受城市低保人数达7266人,享受农村低保人数达14121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80%,33.59万名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8.63%,2.6万名居民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42043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2198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