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让聋儿在关爱中重获新“声”(图)
应智娟老师与邓函小声说话,为记者演示其佩戴人工耳蜗后的效果
医生使用仪器为邓函测量听力频率
中国江西网讯 周翔、记者邱辉强报道: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听不到悦耳的声音,说不出动听的话语,只能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便是中国数百万聋哑儿童。无法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造成了他们的学习、娱乐、就医等生活状态混乱。为关爱和帮助聋人,上世纪50年代末,世界聋人联合会将每年9月的第四个星期日定为国际聋人节。
一个生活在无声世界的群体
当记者走进南昌大学二附院耳鼻喉科,来自贵溪市志光镇的四岁男孩邓函正在一间小房间内独自玩耍着积木。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肯定不会相信眼前这个“普通”男孩竟是一名先天神经性耳聋患者。
在一旁陪着邓函的是一位年轻女孩,她是来自湾里区“可爱宝贝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语训老师――应智娟。应老师告诉记者,邓函是一名先天神经性耳聋患者。一岁半,这本该是孩子听音学语的年龄,可邓函父母却发现邓函对于声音没有任何反应。心急如焚的父母,带着邓函辗转省内多家医院,终于在南昌大学二附院接受了“测听损”等全面检查。
先天神经性耳聋的检查结果,让其父母倍感伤心,经医院专家的建议,邓函目前已完成手术,佩戴上了人工耳蜗。
但由于人工耳蜗价格十分昂贵,邓函的父母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目前,邓函“全托”在该听力语言康复中心。
据应老师介绍,她所在的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目前有9名语训老师,为保证语训质量,每位老师只负责3-5名聋儿。中心对于聋儿的管理分为“日托”与“全托”。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收治聋儿200余名,目前在校的聋儿达40余名。
与邓函同病相连的患儿还有很多,来自上饶鄱阳的亮亮便是其中之一。亮亮3岁时被发现一只耳朵患有感音性耳聋。
亮亮的母亲告诉记者:“一开始医生跟我说要手术安装人工耳蜗,可是一打听费用,最便宜的也要十多万,我们家的月收入才2000元,当时我们就想说算了,先拖着吧。”可是后来看着孩子不能正常学习和成长,亮亮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四处借债,也没有凑够手术费用,亮亮的妈妈和奶奶天天以泪洗面。
就在亮亮一家为资金愁眉不展时,南昌大学二附院告知亮亮一家,亮亮的情况符合“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的条件,只要再办理些许手续,亮亮便可以手术安装上免费的人工耳蜗。
据南昌大学二附院耳鼻喉科刘红兵主任介绍,无论是先天性聋儿还是后天因病致聋的聋儿,都将对其今后的社交、学习、竞争力产生严重影响,对聋儿家庭的经济造成沉重负担。
据了解,在江西省有听力残疾人口80余万,7岁以下聋儿约3万,每年新增聋儿1000余名,其中大部分因家庭经济等原因,无法及时得到听力及言语康复。
早预防早治疗让聋儿早日听音学语
据刘红兵介绍,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及混合性耳聋。传导性耳聋系外耳、中耳传音结构发生病变,声波传入内耳发生障碍,例如中耳的化脓性及非化脓性炎症、外耳及中耳的畸形、外耳道异物、外伤性耳膜穿孔、中耳良、恶性肿瘤等;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内耳、听觉神经的病理改变,包括先天性耳聋(遗传性耳聋或非遗传性耳聋)。例如母亲在怀孕期间因患流感、肝炎、肾炎等使用了耳毒性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或因难产、产伤等导致的神经性耳聋以及各种传染病所引发的神经性耳聋,及后天性耳聋,如药物中毒性聋、老年性聋、噪音性聋、突发性聋及听神经病等。
对于先天性耳聋,重点在于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例如耳聋基因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发现问题要及时尽早干预及治疗,以免耽误其听力及言语的康复。
针对江西省目前治疗耳聋的一些技术手段,刘红兵主任也向记者做了详细的介绍,耳聋的治疗是根据其病因及耳聋性质决定其治疗手段,大多数传导性耳聋均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康复,如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中耳置管等;各类鼓室成形及听骨链重建术对慢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有一定效果,该技术在省内大部分三级医院均已开展。
近些年来,植入式听觉装置骨锚式助听器和震动声桥的应用为传导性耳聋和混合型耳聋的治疗开辟了新的治疗选择。骨锚式助听器,是一种通过骨传导治疗耳聋的装置,用于帮助慢性中耳炎、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及病变者、以及单侧耳聋不能使用常规助听器的患者。振动声桥是一种中耳植入装置,相对于其他助听设备,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主要适用于中度到重度的感应神经性聋、传导性聋和混合性聋的成人和儿童,南昌大学二附院即将开展此项技术。
对于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可佩戴助听器,而对于像邓函这类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则须行人工耳蜗植入。
后天护耳防聋从小做起
如果说先天耳聋是天灾的话,那么后天因病致聋,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人祸。那么如何预防耳疾,保护我们的耳朵呢?
据南昌大学一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龙平副主任介绍说:“很多人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一时的不注意,便可造成耳聋,使人终生遗憾。爱耳要从小做起。”
龙平副主任也就护耳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防药物中毒。药虽然能治病,但有些药有很强的负作用,吃的量过大或不适当,会造成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因此,小孩吃药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数量和时间服用,千万别多吃乱吃。耳疼或不舒服马上去医院检查。即使没毛病,每年也应去体检一两次。二是防噪声。过大的声音,刺耳的声音都是噪声,它们能损害人的听力。当突然出现噪声时,可用手把耳堵住,并张大嘴巴。儿童最好不用耳机听收音机。三是防进水。游泳或洗澡、洗脸时,应特别注意,防止水进入耳内。如感觉耳里进水,应立即侧耳单脚跳,让水流出来,或用棉球棍轻轻放进去,把水吸出来。四是防揪打。耳朵不能揪也不能打,揪耳朵、打嘴巴都对耳有害。五是不挖耳。有些小孩爱用耳勺或发卡、别针等物掏耳,这是不好的习惯,应避免;更不能往耳里塞放豆子、小球等其他物品。六是不戴耳环。有些小女孩喜欢扎耳朵眼,佩戴耳环、耳坠等装饰物,这对耳朵也是有害的。耳朵皮肉很稚嫩,上边挂个金属物,玩时容易将耳朵拉扯坏。
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急需关爱
据了解,江西省人工耳蜗技术起始于2002年。南昌大学二附院率先开展了此项技术,2003年成立了江西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现为“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医院,即凡6周岁以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儿,均可到该院进行筛查,符合条件者可申请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免费获得人工耳蜗植入及康复治疗。至今该院共完成手术200余例。
据刘红兵介绍,省内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先天性及后天性聋儿患者,大多仍不能早期得到及时干预及治疗。目前国家已对部分贫困聋儿实行免费资助,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江西省新农合也已将人工耳蜗植入纳入报销范围。
南昌大学一附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张志远建议,希望政府能对耳聋引起高度重视,考虑耳聋病的特殊性,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各类耳聋的诊治费用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对先天性耳聋需植入人工耳蜗患儿,最好能效仿儿童“两病”(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尽快实行免费治疗,以造福广大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