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节日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凌晨,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开门,以示喜庆。早餐吃罢“长(寿)面”,相互串门,逢人行礼祝吉,抱拳互相恭贺,谓之“拜年。”拜年顺序一般为“初一逛逛(街坊邻里),初二外甥,初三舅仔,初四郎仔(女婿)”。拜年拜到正月十五,春节才终止。其间,农村习惯吃“锯子酒(春酒 )”、“生客酒”。春节期间讲究禁忌,厅壁间贴有“孩童言语,百无禁忌”联语,不可以打碎用具,打碎了得赶快说声“岁岁(碎)平安”以示解之;还有挑水、扫地、动针线等均有禁忌。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从正月十三日起到十五日止,家家户户,各个街头都点缀着美丽的花灯、龙灯,所以又叫“灯节”。
新干流传“三十(除夕)夜的火,十五(元宵)夜的灯”;即各户在元宵之夜,全屋点灯,通宵达旦。从正月十三“上灯”日开始,至十五日“卸灯”止,一连三天,热闹非凡。
[除夕]
农历腊月三十日(月小为二十九日)称除夕,是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清末民国时期新干有“叫花子也有个年”的习俗;腊月,贫穷之家上山打柴烧炭卖钱买年货,富裕之家讨债收帐筹办年货。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以前,家家户户要打扬尘灰,以示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腊月二十四要祭灶,称之为“过小年”。除夕日贴春联年画,晚上燃放爆竹“封门”。是夜,不能睡觉,燃柴炭火“守岁”,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午夜钟鸣,又燃放爆竹“开门”,以示新年来临,一年吉利。
[清明节]
清明是个古老传统的节日,上坟扫墓祭祖,俗说“挂青”,以怀念故人祖先,插柳于门以示避邪,此外还有清明游乐(踏青、放风筝、打秋千等)。新干扫墓,有“前三后四”的说法,即清明前后三、四日均可上坟扫墓。
[端午节]
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又叫端阳节,为年中大节,即“三时三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中一节,新干在端午节的习俗有吃包子、粽、蛋、大蒜,谓之“开聋”;喝雄黄酒,小孩不喝则以雄黄酒涂于额部和手脚皮肤上,以防蚊虫叮咬,还要洒雄黄酒于墙屋角及四周,门首插艾和菖浦,点蚊香,谓之“避邪祛瘟”。
新干麦斜、潭丘、七琴、城上等山区,还作兴过大、小端午节,以五月初五为小端午节,五月十五(亦有作五月十八)为大端午节之习俗。县城有举办龙舟竞赛的习俗。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为“七月半”,新干有“烧包”敬已故前辈和做米果之习。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新干有“早端午晏中秋”之说法,晚餐设酒筵,置饼(月饼)、瓜(西瓜)、果(柚子)于庭院,全家团聚赏月观龙灯。
[下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日称“十月半”,又称“下元节”。新干有“正月半、神月半、七月半、鬼月半、十月半、人月半”之说法。因此时适值秋收完毕,家家户户做米果,打麻糍,杀猪宰禽庆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