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基础设施实现造地增粮新干推进土地整理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 实现造地增粮
新干讯(林向军、李细兰)近日,笔者穿行于新干县的土地整理项目区,只见沃野平畴上,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田间小道纵横交错。平整方正的庄稼地里,千重碧浪透着无限希望……这是近年来该县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带来的喜人情景。
新干素有“粮仓”美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但该县仅有耕地50.27万亩,其中中低产田38.07万亩,占耕地总量的75.73%。中低产田粮食产量低,加上农村劳动力不足等原因,致使大量的中低产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何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产生最大的效益?从2004年开始,该县采取早计划、早立项、早开工等措施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在耕地比较集中的沂江乡沂峰圩、界埠镇、大洋洲镇、溧江乡等地,先后实施土地整理项目,总面积达57525亩,总投资5889万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县新增耕地面积2505亩,新建沟渠45.2千米,新修田间道路63.6千米,机械化耕作由原来的45%提高到63%。改造中低产田43563亩,亩产平均增加50-75公斤,粮食总产量增加3816215公斤。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使该县23个村委会131个村小组38219人受益。
一组组数据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奏响了该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最强音。同时,也大大提高了项目区耕地质量,从根本上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该县溧江乡村民李豪根家原有9.8亩承包地,整治后增加到10.2亩。说到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带来的好处,李豪根说:“以前这里沟沟坎坎,进行土地规划整理后,电拉到了田间地头,路修到了田间地头,不但人力、运输、灌溉成本降低了,而且产量也提高了。”
为了让更多的群众受益于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这一惠民工程,该县将每个项目的建设情况在实施前进行公告,充分征求群众对项目工程设计的合理化建议,让广大群众知道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是一项造地增粮富民工程,项目的实施可彻底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
在项目实施中,该县国土部门组织村民监督小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特别是在灌溉水源的分流、土地平整工程方面,确保群众认可、群众满意。该县在项目施工中,尽可能地招用项目所在地农民工,让群众在项目实施时既参与施工又得到收益。
为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提高耕地质量等级,该县在新修订的《新干县土地整治规划》草案中要求,在2020年前将实施9个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涉及全县耕地集中连片的主要地区,计划建设规模99439.5亩,改造中低产田78305亩,总投资预计3382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