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大熊猫”中华鲟“游”进峡江小山村
中华鲟“游”进小山村
□曾双全、胡敏军
四个相连的大水池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池水中,上万尾中华鲟悠闲地在水中游荡。8月18日,在峡江县金江乡养殖户宋爱平的中华鲟养殖基地,笔者第一次见到了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中华鲟。
宋爱平告诉笔者,野生中华鲟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不能进入市场销售的。但杂交的中华鲟可以人工养殖,宋爱平瞅准这一商机,多次到浙江衢州等地参观考察。2010年,他投资40多万元,在金江乡万宝水库坝底兴建了中华鲟养殖场,第一次购进1.5万尾试养,大都销往宾馆、饭店,供不应求,一季下来净赚了10多万元。今年他又购进鱼苗1.5万尾,如无意外,这季养殖进账30万元没有问题。
相比普通淡水养殖,中华鲟的养殖难度颇大,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宋爱平说,万宝水库库底流出的水常年保持在15—25摄氏度,非常适合中华鲟养殖。为保持水中的含氧量,他在4个大水池中安装了增氧机,不断向上吹送水流,并保持池水24小时流动。养殖池的水位也有限制,因为中华鲟对水压很敏感,幼鱼时期要浅水,而成鱼时又要有一定的深度。
采访时,宋爱平的订购电话不断。来自吉安、新余的3个电话,共订购205公斤。宋爱平又忙开了,他还邀请笔者一起到池中捞中华鲟。把鱼网随意往水中一放,便捞起一条来,不到10分钟,便捞起四五十条。提着满满一筐活蹦乱跳的中华鲟,宋爱平兴奋地告诉笔者,现在他的养殖场里共有2万多尾中华鲟,每条中华鲟的重量在0.5公斤至1公斤之间,这是最好卖的时候,批发价达50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