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庐陵——百姓故事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生日。 正月初四,千年古刹吉安县资国寺迎来四乡八邻,喜接财神。乡邻们新春时祈盼吉安繁荣秀美,家人大发大顺。 鄢新平 摄
压岁钱要“有的放矢”
■见习记者刘娇
喜庆的龙年来到,一个春节下来,压岁钱让孩子们都成了“小富翁”,少则几百高则上万。压岁钱该何去何从,如何让压岁钱“有的放矢”?
孩子:缺乏自由支配
“每年压岁钱在口袋里还没热,父母就强制要求上交,自己身上的钱所剩无几。”阳明路小学王小乐一脸惆怅地说。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孩子尤其是年龄偏小的孩子,在收取压岁钱后都直接将这笔“收入”交给了家长,部分中学生将压岁钱也是用于支出学费与生活费。虽然这份压岁大礼包是送给孩子的,但其全部或大部分金额年后得上交给父母。
记者从父母方面了解到,大部分家长都不认为孩子应该有支配大额钱款的权利,家长称会在家庭开支内消化掉。一些家长出于对孩子乱花钱的担忧就帮他们先存起来,定期存款或零存整取,或给孩子买保险、买教育基金等。这是很多家长选择的压岁钱理财方式。
理财师建议:做个理财规划
孩子建立一个记账簿,将每年过年亲戚朋友送的压岁钱,每天的现金支出,在每个月进行一次总结与比较,用笔记本记录。这样下来,对花费有个清晰的去向了解,也就能够发现哪些是无谓的花费,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理财师表示,让孩子学会选购简单的学习用具和生活必需品,可以培养孩子最基本的生存技能、社会交际以及打理财产的能力——比如和孩子一起规划,用多少钱购买学习用品,用多少钱娱乐,用多少钱储蓄,用多少钱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让孩子自己掌握、使用压岁钱,他们才有可能知道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才能学会合理消费。
理财师说,家长还可以把压岁钱作为对孩子学习、生活进行奖励的基金,以此激励和强化孩子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比如,对孩子付出的劳动,做出的贡献,取得的成绩,家长可以按照约定,让孩子从这一笔奖励基金中自行提取一部分,作为对自己的奖励,并激励他们再接再厉。
瑞雪贺新春
■见习记者尹翔
路旁,灯笼高挂,彩旗招展;家中,鞭炮齐鸣,欢声笑语,庐陵大地上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购票再难,也要回家过年。”家住吉州区的黄先生对记者说,春节就图个团团圆圆,如果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就没有了过年的感觉。春节期间,为了多陪陪父母孩子,黄先生打算在家里呆到元宵节后再返回东莞务工。
为了和亲人共度春节,在深圳工作的宋先生和妻儿于除夕前一天驾车抵达吉安老家。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即使工作再忙,每年都会回家过年,因为回家是对父母亲人牵挂的最好回馈,把对亲人的爱带回家,让春节充满节日的温暖。”今年春节是近几年来春节当中吉安天气状况最差的一次,连日来的阴雨,特别是大年初二这天下起的鹅毛大雪,给市民出行 造成了很大不便。然而尽管如此,也丝毫没能减弱大家走亲访友、拜年送福的热情。
“春节走亲戚,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俗,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王女士对记者说,尽管天气较为恶劣,但是为了给娘家的老母亲拜年,她和丈夫、儿子顶着寒风、冒着大雪,一家三人坐着摩托车踏上了拜年的路程。
宋先生是来自吉安县凤凰镇青山头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他介绍道:“以前家乡的路又窄又破,碰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出行不便;2011年家里的村路终于修好了,较为宽阔的水泥路为春节期间大量的车辆出入提供了便利。”此外他还开玩笑说,这条马路的竣工不仅方便了出行,也给村里小伙子们相亲找媳妇增添了筹码,因为路好走了就会有更多的姑娘愿意嫁进来。
“小候鸟”返程
■见习记者潘虹莉
伴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一些探亲的外出务工人员都陆续地背着行囊开始踏上返程路。同时,一些“小候鸟”也跟着父母一同返程,去往异乡。
1月30日上午,尹先生带着妻子、儿子和父亲在吉水县长途汽车站一同等待那辆开往温州的客车。这已经是他们第五年一同去温州了。孩子今年四岁,去年6月份第一次去温州的,这次同父母一同过去继续读幼儿园。
尹先生告诉记者,每年回家过年是他最开心的时刻,能够和亲友团聚是他最欢乐的时光。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过年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他仍旧选择带妻儿回家看看。
当被问及为何不选择留在家乡务工时,他的妻子无奈地说道:“当然想在家乡工作了,可是家里消费高,工资却依旧很低,一年下来,根本存不了多少钱。像过年的开销,前两年都还只要两三千,今年就超过四五千了,几乎翻了一番。在外打工虽苦,但夫妻在一起,现在孩子带在身边,在异乡,过得也踏实多了。”
在吉水长途汽车站,记者看到不少父母都选择了把子女带在身边,旅途虽然会让“小候鸟”们很疲惫,但父母都少了牵挂,多了踏实,孩子们都少了期待,多了欢乐。
护士除夕夜
■见习记者罗仁瑾
除夕年夜到,万家灯火时,最是一年团圆佳节。吃过年夜饭,骑上电动车,泰和县人民医院一名普通护士彭萍像往常一样到医院值晚班,只是这一天一路上多了喜庆的鞭炮和灿烂的烟花。
这一天,多数病人都回家过年了,彭萍所在的科室只有六位重症病人,但是由于很多家离县城较远的同事都回家了,因此平常两个人的工作得一个人来承担。凌晨1点半开始接手下半夜的班,查房、输液、核对化验单、量体温、量血压、检测尿量,观察病人体征,了解病人病情,给病人翻身等等一系列琐碎的工作。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早上8点,几个小时里,她忙得连坐的时间都没有。
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谁不喜欢和家人在一起呢?谁不愿意在温暖的家中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呢?彭萍的家人平常也都忙,弟弟在外工作,一年难得回家一次,而每次待的时间也很短。像所有在除夕之夜还坚守岗位的职工一样,她也很想一家人围着火炉看春晚,希望能多陪陪家人。可是这两年的除夕,她都在繁忙的工作中度过。当记者问道是否觉得太辛苦时,彭萍讲了这么一件事。就在前不久一位患有脑血栓的病人误以为要打针,在半夜1点左右按铃。彭萍连忙跑过去,不仅耐心地解释,而且还安慰他要好好休息,养好精神,帮他关好灯劝他睡下。可是令彭萍意想不到的是,这样简单的几句话竟让那位50多岁的老人卧在病床上拿面巾纸写下一封感谢信。“得到病人的肯定是给我最大的鼓励,工作起来比以前更有动力了!”彭萍的母亲是位朴实的农民,“她有这样一份工作已经很好了,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就不辛苦。”
超市过新年
■见习记者潘虹莉
过年,是家人团聚的时期;过年,是走亲访友的日子;过年,是欢乐、祥和的时光。但有那么一群人,她们的存在,让大家即使在大年初一也能享受到逛街的乐趣。让我们一同走近那些在超市里过大年的人们。
郭霖,大二女生,2012年1月2日开始在一家超市的专柜上班,至今已有二十多天了。在工作中,她度过了2012年的春节。作为销售员,工作虽然枯燥,但郭霖依旧用热情、认真、耐心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个顾客。
“每年过年在家就是吃吃喝喝的,没啥意思。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找了份短期兼职做。虽然是短期的,但穿上了工作服就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上一天班,就要踏实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由于服务业这一行业的特殊性,所以大年三十和初一都没有休息,不过年夜饭是和家人一块吃的。很多同学也都只是在QQ上联系,现在还没有告诉她们自己在兼职,不过等领了工资,就请她们聚聚,一起吃顿饭。”郭霖很平静地向记者讲述到,嘴角挂着微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像郭霖这样勤工俭学的学生还有很多,不论寒暑假,她的很多同学甚至会到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去打工,很多同学的工作比她苦多了。不过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可以积累社会经验,她们累但快乐着。
陈女士是一家大型超市的家电部主管,在该家超市工作已有四余年了。虽没有轮到大年初一值班,但在大年初三的早晨,天还没大亮,她就已经开始工作了。相较于其他大年初一上班的同事,今年她算是幸运的了。可即使如此,大伙都在庆祝新年之际,她却依旧要坚守在岗位上。
记者问及过年上班会不会心理不平衡时,陈女士表示这么多年已经习惯了。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必须学着去接受拥有它所必须承担的一些东西。例如每个假期都必须加班加点地工作,即使如此,只要想到服务业的存在能够让那些休息的人多了一些假期的乐趣,她便觉得有了存在的意义。虽然她的很多同学朋友都过得比她好,但她觉得一个人要调适好自己的心态,只要能够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子里找到平衡点,就能够活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