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农民恋诗句
肖天清运笔挥毫
■龚茂明、龚霜霜、本报记者刘金艳文/图
老人高龄81,身体硬朗,脸色圆润,豁达健谈,犹如花甲年纪。
从私塾念到初中,当过编剧获过奖,创办一所村小;从老师到校长到老师,再到因“体罚”学生被戴上高帽开除工作;平反恢复工作后又因政策卡工龄下放务农,一“务”就是50多年。人生跌宕坎坷。
老人儿孙满堂,6儿1女,8孙8孙女,3外孙外孙女,多得数不过来,乡亲们都说他有福气。
老人70岁才从拉二胡、写卖对联、代写文书“涉足”诗坛,咬文嚼字,有板有眼,如今创作诗联600首(副),不少发表、获奖、编入诗词名著,多次出席北京诗词座谈会,名声远扬。他说,写诗就是写自己,诗的意境就是诗人的意境,爱党爱国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句。
这位老人就是遂川县雩田镇塘背村农民肖天清。春节期间,记者走进老人的内心世界,品味老人的传奇人生。
人生:有酸有甜有嚼头
电话相约采访,肖天清老人答应得很是爽快“好!好!好!”,并反复嘱咐“晚点来到我这里吃饭,不吃饭就不欢迎。”,他说,嗜好喝点小酒。
见面时让记者很诧异,老人身杆笔直,中山装笔挺,胸前佩带的奖章金灿灿。问候风趣,握手有力,硬是让记者猜猜他“今年六十几?”
走过两边墙贴有“代写文书对联的指向广告”的胡同,拐了两个弯,记者一行来到老人租住的店面。“我前几年租大街上的店面,因租价涨得太高就搬迁到这个旮旯。酒香不怕巷子深,找上门的人很多,省下一笔房租喝点小酒多好。”
一杯茶、两根烟过后,老人倒腾出几摞奖牌奖状、入选的诗书词典,以及一叠平反恢复工作文件等复印件。
“我这一生还真有点意思,实实在在的校长、地地道道的农民,‘犯’过错误、‘平’过反,70岁起迷恋小诗、舞弄点文墨,儿孙满堂,实在是长寿。”老人娓娓地诉说坎坷浮沉人生,幽默风趣,乐观豁达。
由于兄弟姐妹多,肖天清从小就过继到一个穷地主家。好在是穷地主家,才免受抄家批斗的劫难;好在是穷地主家,让他有机会念了1年私塾、5年小学、2年中学,成了新中国初期农民中的“文化”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社要求他从事文艺宣传,写剧本写歌谣,在全省农村文艺会演中,肖天清的作品《红旗姻缘》在省艺术剧院引起轰动,荣获创作奖。该剧结合自己种田的感受,反映解放初期农村发展、工农结合“联姻”的故事。“没有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经历,是写不出来的。”肖天清欣慰地说。
肖天清成了十里八乡知名人士后,人民公社要在各村创办小学。肖天清与另一“文化人”在偏远的坊坑村创办了坊坑小学。因教学严谨、学生成绩突出,几个月后就被组织上派往其他村小轮回当校长。“5年期间,我先后被调往珊田、田心、任溪3所村小任过校长。每到一所村小,学生的成绩就大幅提升。当时,我的业绩有目共睹,工作上十分有劲头。”说到当校长的经历,肖天清美滋滋的。
1955年,肖天清23岁时,被县里调到横岭乡横岭小学——乡里的中心小学,着实让不少老师‘羡慕嫉妒恨’。天有不测风云。因一贯要求学生严厉,1956年,有人诬告他“体罚”学生,在当时风气下,肖天清被迫签字画押开除公职。
种了3年田。1959年,肖天清终被平反继续到横岭小学代课,2年后转正进入彭汾小学。终于转正了,但老天又开了个大玩笑,让他再次步入人生拐点。县里来了个文件:1958年之后参加工作的一律下放;1958年之前参加工作的一律不下放。
遗憾的是,肖天清只被算1959年第二次参加工作的时限,相差1年;尽管他怎样向组织上反映10年前就参加工作、并当了5年校长,但在文件“一律”两字面前,再次走上讲台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
肖天清的公职生涯在29岁时画上了句号。“尽管再也未走出田地,但活得有滋有味、不乏精彩,我的坎坷人生犹如一本书啊。”肖天清笑着对记者说。
诗句:爱党爱国爱生活
“听别人说,你上山下乡、砍柴种地,从农民到校长,两次务农,人生坎坷浮沉,但天天离不开吹拉弹唱。种地挑粮,扁担溜溜,歌声阵阵。是吗?”记者打趣地说。
“是啊,如今在方圆十里,我这个‘老骨头’还真‘跑火’,红白喜事写个对联、大礼镜两边的文字、攥写个文书啥的,凡是有关农村文字的事找我,忙都忙不过来。充实的‘文化人’吗!”老人轻松地对记者说。
与肖天清老人聊天正高兴的时候,正遇到一中年男子找上门来求写对联,他要大门、后门、厨房、4个房间的对联,并特别要求是女儿出嫁,女儿名叫郭冬梅,要把名字嵌在对联里。
“好的,明天一早来拿,一共25元。”肖天清说。
“您还能把别人的名字写在对联里?”记者好奇地问。
“把名字写嵌在对联里,在十里八乡就我一个人,有些红白喜事,再远的人也特意来找我。别人称我为‘大器晚成’的诗人了。”肖天清颇为得意地说,并给记者讲了两对他作的对联。
一位烈士后代要他写副春联。肖天清问他家有什么特点,他说家院子里长了许多柳树。肖天清作的春联是:家居革命门第,柳长幸福堂前。对方很是满意。
几年前,镇里工商所一名叫吕云春的小伙子结婚,女方是书香门第。小伙子名牌大学毕业,为了不在岳父岳母眼里跌份,请肖天清老人作副对联。女方叫素芳。肖天清写的对联是:云雨素霞长作伴,春同芳草永相随。
吕云春的岳父是知识分子,平时咬文嚼字,看到对联后连连称好,从此对女婿高看一眼、厚爱三分。为了这事,吕云春对肖天清老人很是感谢,并答应请肖天清喝三顿酒,随叫随到。
最让肖天清难忘的是2003年4月,他应邀参加中华诗词类编大系“北京之春”诗人雅集活动。此活动由北京诗词学会、北京楹联学会举办,举办地设在北京市延庆县,当时正值第二届“杏花节”诗词楹联大赛,全国近200多个诗人应邀出席。延庆县的酒宴上,知名诗人、该县县委宣传部长出上联:有幸看杏真高兴。
此上联一出,众诗人十分惊愕,平淡、朴实、与杏花节有关。2分钟无人应答。此时肖天清老人自告奋勇举手应对:无声得馨更清新。宣传部长很意外,过来敬肖天清一杯酒,高兴地说:“我想了半天的上联,您2分钟就对得工整,请问尊姓大名,能否再作一条下联?”
一条上联对两条下联,且是即兴作对,难度较大。在座的众多诗人你看我我看你,有的在起哄。肖天清苦思冥想,片刻再应下联:多缘同源祝团圆。众诗人连连称好,宣传部长激动地再敬肖天清一杯酒,感叹地说:肖老师思维敏捷,人老心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采访肖天清老人中,感受最深的是老人乐观生活的态度,是对党对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老人反复说:是党,解放全中国,让广大穷人翻身作主人;是党,让广大人民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是党,让自己如此健康长寿,越活越年轻,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记者翻阅肖天清编入诗词名著,其中在《中华诗词百家论坛名作选》、《国学·作家·诗人名鉴》中,肖天清老人的绝大部分诗词是讴歌爱、讴歌社会主义、讴歌美好生活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