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人工巡护+智能监测”护好越冬候鸟湿地
人民网南昌11月30日电(记者时雨)随着冬季的到来,来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越来越多。30日,记者获悉,为确保越冬候鸟的安全,南昌通过人工巡护、智能监测措施,保护湖区湿地生态,构建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天堂。
据了解,鄱阳湖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栖息地和中转站,每年为全球数十万只水鸟、75%以上的东方白鹳和98%的白鹤提供了越冬栖息地,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为鸟类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场所。
据最新监测统计,南昌共有冬候鸟133种,夏候鸟60种,旅鸟64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83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67种。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越冬候鸟及其栖息地湿地生态安全稳定,南昌市已持续多年组织开展年度鄱阳湖区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专项行动,成立越冬候鸟和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严厉打击非法破坏湖区湿地及候鸟资源的违法行为。
据悉,南昌市在鄱阳湖区湿地等重要候鸟栖息区域建立智慧湿地监测点位,以“人工巡护+智能监测”的形式全力保护好湖区湿地生态。该市五星白鹤保护小区通过修复1000余亩的人工湿地作为候鸟后备觅食区域,成功为近2000余只白鹤(全球仅剩约4000余只)和数以万计的小天鹅等其他珍稀候鸟提供了良好舒适的生存环境;该市南矶保护区通过创新设计“协议管湖”的社区共管模式,与新南矶乡协商协议,使得碟形湖保留住生态用水、保持了碟形湖对越冬水鸟的承载能力。“协议管湖”实施后,保护区内越冬水鸟数量峰值和累积数量均有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