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章贡区:红色故事人人讲 入脑入心又入魂
走进赣州市天竺山小学,浓郁的红色气息沁人心脾。孩子们或是在“红色育人展厅”演练红色故事;或是在“党史墙”和“初心长廊”下寻找红色足迹……
赣州市天竺山小学坐落在赣州城东的天竺山上,创建于1926年,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近年来,该校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的红色资源,依托赣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红色文化引领特色办学,并通过深入开展“红色故事人人讲”活动,将红色教育全方位融入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引导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进而推动并提升学校品牌内涵。
人人参与,红色故事“讲”起来
每天,讲一个红色故事成为该校学生的日常规范。在晨读时间,各“红色中队”将按学号轮流上阵,除了讲该中队必选故事内容,还要讲搜集自选的红色故事。经过几轮下来,每个孩子都能讲出并听到精彩的红色故事。
各学科课程也相应巧妙植入讲红色故事环节。“课前三分钟”,任课老师将组织学生开展蕴含教育契机和内涵的红色故事演讲,以红色情境激励学生,并有效导入新课。学生注重在平时收集、摘录、整理符合红色故事时,结合学情,找到与学科的联系点、切入处,灵活转入,实现“个个都知道,人人都能讲”,师生参与率达到100%。
特别是语文课上,教师通过示范读、配乐读、师生合作读、情景表演读等多种方式讲好课本里的红色故事,使“红色故事课程有声化”,成效良好,学生收获颇多。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展示中,还将借助校内“红色阅读角”,开展“阅读红色书籍 点燃红色初心”读书分享交流会等,让红色课堂“有声有色”。
思政课上,学校领导班子发挥“五带头”作用,根据语文书里的红色故事,结合教室党史馆、校园党史墙和长征路线图为师生讲述党的光辉历程,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广大党员干部也争先参与,讲红色故事成为他们的首选技能。
当音乐课碰撞上红色故事时,教室里流躺起一股股激昂的红色力量。授课老师搜集整理由真实故事改编的红色歌曲,带动学生以歌起兴,学生在听中悟、感中解,唱响起红色故事,别有一番景象。
入脑入心,红色故事“活”起来
如今,在天竺山小学,讲红色故事成为了每位师生的标配。更为可贵的是,该校还非常注重红色故事与日常管理的有机结合和密切融入,让红色故事跃出纸面,走向生活。
每年举办的大型红色故事舞台剧展演,从故事剧本编写、剧情排演到人物揣摩、服饰装扮等,均由学生自行安排完成,老师也加入其中,形成互学互长。各种剧目受到热捧,红色故事实现从书本中走出来、讲出来、演出来。一个个的舞台剧,犹如红色火种播进了孩子们心中,进一步擦亮了全体师生向上向善的奋进底色,红色教育做到了真正的入脑入心。
学校还定期邀请党史专家或“五老”进校园,给全体师生进行红色文化知识宣讲,丰富红色精神供给,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把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据统计,“五老”进校园,通过“老少共学”“老少共话”等形式开展的红色宣讲90余场。
每月观看一部红色电影,并开展“心里有话对党说”观后感,已然成为该校必享的“红色文化大餐”。不止于此,学校还有计划地每学期组织一次红色励志研学,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去追寻红色足迹,接受革命精神洗礼,近距离提升红色感悟。
拓展升华,红色故事“燃”起来
学校定位不仅要会讲红色故事,还要把红色故事讲好、讲活。为此,该校打造“没有围墙的教育”,组织开展好“红色故事小传人”,打造出了一支 “有包容性、有个性、有延展性”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
他们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公园、广场、城市书屋、博物馆、革命旧址等地做志愿讲解,一方面以学促成,通过比赛的形式,引导讲解员走出学校、走上红色平台,跟随专业讲解员共同成长。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志愿服务等方式,让红色讲解员与受访者、革命先烈后代面对面、心连心,挖掘革命史实背后的动情故事。
以“小切口”彰显“大成就”,使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讲解员们还会利用自身的所学所长,借助实地寻访、“云端游览”等方式,多角度地了解红色故事背后的感人瞬间与历史记忆,并将其梳理归纳、结集成自己的“红色成长册”,为传承红色基因、播撒红色火种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层层竞选讲解员的历程中,每个人都投入其中,以故事主角来修正己身,产生无穷的红色动力。并且形成强大的红色核磁场,辐射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学校、学生、家长、家庭、社会,全覆盖立体化地搅动起来,奏响新时代的强大正能量。
据了解,下一步,该校将在做深做宽“六融合”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综合实践方面融合渗透。同时,大兴调研之风,开展大走访活动,走进每个孩子的家中,形成更强更牢的家校合力,共同营造红色教育的浓厚氛围,推进红色教育深入化、常态化、可持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