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新春新气象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人民网-江西频道   发布者:admin
热度101票  浏览1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2年2月12日 15:05

走进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敖山镇洋林村,尽管春节假期已过,但一排排整齐的农家别墅挂着的大红灯笼和对联、窗花,显得格外耀眼,房前屋后的树木小草焕发勃勃生机,依然透出一股浓浓的春节气息。

洋林村地处320国道旁,是一个由瑶、侗、壮、京、苗、汉7个民族组成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共101户,416人。

一大早,村干部徐达成就已经从集镇上回来,买了一些水果和新鲜蔬菜往家里一放,就匆匆来到村委会,打开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门,与志愿者陈卉文一起等着孩子们的到来。徐达成早年在外务工,去年村两委换届,他毅然选择回乡,当选为村干部。

“初七以后,村民陆续返厂务工,孩子无人照管,村里组织了志愿者开设假日课堂,让孩子们过一个安全又充实的假期……” 徐达成说。

九点后,孩子们陆续地到来,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正围着志愿者陈卉文分享着春节期间的快乐。

陈卉文是村里的党建宣传信息员,自去年到岗以后,就主动承担了假日课堂的组织。

“我们上午9点到11点一般是作业辅导、阅读,下午3点到5点开展趣味游戏、练习书法等……”陈卉文介绍说,因为疫情原因,洋林村也有部分外出务工的人员选择就地过年,所以每天根据情况还会组织“亲情连线”,让他们在“云端”团圆。

谈起洋林村的变化,徐达成打开了话匣子:“刚刚搬到洋林时,那时候还小,家里穷,只有过年才能吃顿好的,年货要等到春节前到集镇集市上集中采购。现在好了,出行方便了,随时都能到超市购物,现在快递也能送到村里了,在网上能买到全国各地的特产。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洋林村重新规划,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规划建设了民族广场、归侨长廊,发展皇菊、蓝莓等特色种植产业;以“七彩洋林、风情侨乡”为主题,打造特色民宿、民俗小吃、水果采摘等多个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使洋林村从一个脏、乱、差的村落,华丽转身为江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成为了赣西地区知名的归侨少数民族特色村庄,变成了节假日人人打卡的网红地。

环境变好了,生活变好了,而少数民族的一些风俗、美食却依然传承下来了。洋林村七个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侗族的“打侗年”,傣族的泼水,苗族的竹竿舞、唱山歌。春节期间,七个民族在民族广场欢聚一堂,欣赏民族舞蹈,品民族美食,好不热闹。

“春节期间,有许多游客带上老人和孩子来洋林逛一逛,感受我们少数民族的特色春节,尝一尝我们村里的七彩洋林糕、五色饭等民族美食,再喝一碗我们这边特色的越南水酒,过一个别样的春节。”徐达成介绍起当地的美食,“烤全羊也是很有名,节假日期间,非常火爆,需要提前预定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工作。年前,我们组织了7个民族的年轻人,共同唱响冬奥会主题歌曲《冰雪舞动》,以此促进民族团结,表达各民族群众对2022北京冬奥会的美好祝福,为冬奥加油。”洋林村支部书记张胜德介绍说。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不管春节的外在形式如何改变,洋林村的年味并未褪色,既保留了传统民族特色文化、又紧跟时代步伐有所创新,村民固守的团圆精神始终如一,那份温暖情意和平凡期许,将永远留驻村民的内心深处。而一代代选择归乡的游子,给家乡带来了更广阔的视野,让洋林的年味更加丰富多彩。(晏芒元、杜怡雯)

顶:7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63 (3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1 (23次打分)
【已经有35人表态】
10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2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江西武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实现节后“稳开门”
  • 下一篇:江西省今年第一波减税“红包”来了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