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自发组建农民剧团 自编自排文艺节目 不断丰富乡村文化 新圩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动力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13票  浏览1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1年11月12日 13:51

吉安新闻网讯 “节目好看,大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演得也好,让我们很受教育和启发。”11月5日,青原区新圩镇璋塘村村民梁先民看完农民剧团的演出后,很是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在青原区新圩镇,就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利用农闲时间,自编自排文艺节目,走村串巷为群众义务演出,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精气神,他们就是青原区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的演员们。

让群众做“主角”。以往一提到农村文化,人们都习惯于想到专业文化团体下乡为农民送戏。这种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群众也喜欢。但一年到头送戏的场次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时间长了就会觉得“不解渴”。近年来,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极大地唤醒了生活富裕后的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他们不再愿意坐在台下默默地当观众,更想自己站在舞台上,成为舞台的主角,来展现当代农民的精神风采和文化自信。

新圩农民剧团就是这样产生的,剧团成立于2014年6月6日,2018年10月更名为青原区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现有会员34人,成员由退休干部、退休中小学音乐老师以及艺术音乐爱好者组成。他们扎根于农村,从生活中取材,自编自导自演,反映农村现实生活,让农民真正成为文化的主角,演出更“接地气”,真正实现农民培育自己的剧团。

“送文化”不如“种文化”。传统的送戏下乡尽管也获得群众的喜爱,但对于群众而言参与度不够,“送文化”的方式带给群众的更多是视觉上的享受。新圩农民剧团成立之初,主要是翻排一些传统戏曲和采茶戏。后来,他们尝试贴近现实生活,自编自排戏剧小品,由于许多情节均取材于农村日常生活,演出后获得强烈反响。近年来,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坚持自我创作,所有编排的节目都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广泛听取成员意见,根据当前形势、社会现象进行选编,同时通过试演听取群众的意见,让广大群众参与节目编排。通过发挥群众的智慧,协会先后编排了现代采茶戏《追妻》、传统戏《秧麦》等精品戏剧,获得江西省群艺馆颁发三等奖、吉安市文广新旅局颁发二等奖等荣誉。此外,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的演出内容还包括小品、古装戏、舞蹈等,丰富的表演形式,富有创造力的编排能力,让它成为农村文化的“种子”,把文化“种”在乡间。

既当“志愿者”也做“宣传员”。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每年除完成青原区下达的演出任务外,逢重大节日都会在圩镇义演。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协会积极发挥志愿服务作用,成为新圩镇杨慧芝群众工作法“1688”志愿服务队当中的一支,多次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红色文艺轻骑兵”巡演等活动,协会的舞蹈队除每周三、六在协会排练节目外,平时都在各村舞蹈队进行指导,受到广大群众好评。在表演节目时,新圩镇民间文化艺术协会始终注重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现基层良好风貌。如现代采茶戏《情系桃花村》《阿贵相亲》等,通过贴近生活的语言、喜剧化的情节,于轻松诙谐中讲述脱贫攻坚故事,展现扶贫干部、贫困户良好面貌和脱贫攻坚显著成效。又如现代采茶戏《新圩战疫记》,紧跟疫情防控的形势,既反映了基层干部奋战疫情一线的场景,又对广大群众宣传了疫情防控政策知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教育意义。

文/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吴广城

顶:3 踩:1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8 (2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7 (33次打分)
【已经有36人表态】
7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5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6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推动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新时代赣鄱先锋] 甘做人民调解“孺子牛”——记吉水县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副主任胡开生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