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庐陵先贤的乡梓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218票  浏览4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1年4月07日 18:05

■欧阳和德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历代《庐陵县志》列举的四位乡贤也不例外。

被誉为“脖子最硬的人”胡铨先持笏于朝堂,继被贬谪于天涯海角,归来粲然一笑,在天梁山和青原山办学,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状元文天祥更是慷慨陈词于敌营,勤王被俘后经过庐陵老家,写下了“孤臣腔血满,死不愧庐陵”的悲壮诗句。

同样,欧阳修和周必大也是念兹在兹、眷恋着家乡庐陵县。

欧阳修生于四川,长于湖北,官于各地,而父母又葬于当时的吉水沙溪。这复杂的经历,使他担心日后他人对他家乡的认同偏差,于是率先申明而且永远在所有的诗文后署名:“庐陵欧阳修”。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曾祖父、祖父、父亲均“本庐陵人”,而且庐陵县儒林乡欧桂里具庆坊就是他的乡梓所在。

欧阳修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的山水、草木、稻花一往而情深。他曾经写诗向北方的同事夸耀庐陵县的富饶美丽和纯朴民风:“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

有一年,吉州创立公办学校。欧阳修闻讯后欣然命笔《吉州学宫记》,文后充满憧憬:“等到我哪天能退休回到庐陵,到吉州学宫里,将看到知识分子都是道德明秀,个个可为公卿;进村里,将看到婚丧饮食等民风民俗都中规中矩;入家里,则将看到一家人都和和睦睦、尊老爱幼;在郊外,则时时看见少年扶持老人,壮年则帮老人担担子。那时候的情景,该有多么美!”

是哦,能及早告老还乡,该有多么美!欧阳修曾经连续七年,打了十几个请示报告,要求回庐陵老家,甚至离庐陵老家近一点的南昌也行,以便整理荒芜的欧桂里祖屋和田园,以便修葺守护远在沙溪的父母的坟墓。可惜,由于那时朝廷有重臣必须葬在京城五百里内的“神规定”,他回不了庐陵老家,最终只能埋骨他乡。

周必大的祖父曾任吉州刺史,遇乱而不能归江苏,于是安家庐陵永和。周必大即认永和是故乡,哪怕他并不出生和生长在庐陵。

针对后世对欧阳修故乡的肆意篡改,周必大退休后即编辑出版了《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使欧阳修的文章得到更完整的保存,这一定本被历代奉为私家刻书的典范。在这部集中,周必大毅然剔除了“谱虽载庐陵,今实为永丰人”之类的不实之语,维护了欧阳修的家乡认同情感。

周必大宦海沉浮,始终眷恋家乡的山水,思念家乡的亲人。“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亦生。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急遣烹。”把“行行复行行,何日是归程”的游子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去职和退休后,踏遍了娑罗山、资国寺、青原山等家乡的山山水水,并撰写了《闲居录》,爱家爱乡爱亲人,溢于言表。他还在永和开辟了荒田几亩,开凿了莲池,种上了心爱的莲花,作为公园,供家乡人游赏。

相传周必大有一件宝贝——“鹤飞盏”,注水则见鹤飞,引得满朝文武都啧啧称奇,竞相购买。这其实可能是周必大向吉州窑订制的神奇的“剪纸贴花盏”(周必大长相清瘦如野鹤)。周必大以这种方式宣传自己家乡的特产,为吉州窑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顶:13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32 (6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2 (61次打分)
【已经有67人表态】
13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8票
高兴 高兴
9票
难过 难过
10票
搞笑 搞笑
8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8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庐陵文化生态园为基础设施“补妆”
  • 下一篇:庐陵耕读传家之风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