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圣霞:自己工作能和国家需要结合是一种幸福
2018年8月,为响应国家“援藏援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江西省一次性派出165名教师到阿克陶县6所学校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支教活动,加上之前派出的40名援疆教师,目前江西省共有205名教师活跃在克州的讲台上,成为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支援疆队伍,魏圣霞就是其中之一。
魏圣霞是河南信阳人。2011年8月因丈夫刘德良工作调动就考到江西赣州安远县三中任教,一干就是七年。相对南方女子的温婉,她的身上北方女子的豪爽更多一些。
2018年8月魏圣霞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来到新疆阿克陶支教,成为首批万人援疆支教计划江西省165个援疆老师中的一员。
当她前往新疆支教的消息传开后,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都认为她疯了,脑子进水了。因为他们迁至江西,没有亲人相随,当时女儿刚读高一,儿子还不满两岁,老公独自一人既要工作,还要照顾孩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她还是劝服了家人,毅然地踏上援疆之旅,对于魏圣霞来说,援疆是她的梦想。她说,父亲是军人出身,自己可能受到父亲的影响,一直以来有个情结:那就是到祖国最需要的边远地区支教!能将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国家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是种幸运,也是种幸福!
魏圣霞的新疆支教生活很规律,每天晚上八点多她都会和家人视频聊天。她说,现在科技发达了,每天能和家人视频聊天,就感觉他们在身边一样。
有一次她和老公视频聊天,看到黑夜中老公带着两岁的儿子在小区楼下散步,突然传来一阵青蛙的呱呱的叫声,两岁的儿子就学着青蛙叫,一边学着叫一边说:“青蛙在找妈妈,我也要找妈妈。”听着儿子稚嫩的声音,魏圣霞只能默默地在屏幕前抹眼泪。
来新疆支教,魏圣霞觉得自己很愧对家人。让老公在家里既当爹又当妈;逼着女儿早早地学会独立;儿子那么小妈妈就不在身边陪。但她还是坚定地选择来到新疆。
魏圣霞说:“如果我不来疆,我后悔一辈子,与其说后悔一辈子还不如后悔一阵子,所以我最后还是狠了狠心来了。”
“我儿子现在会跑、会跳,会说很多话,还会哄老爸开心。也非常喜欢奥特曼。”谈起儿子的成长,魏圣霞满脸幸福。
初到新疆阿克陶,魏圣霞很担心不适应,怕担不起“江西班”的重担,辜负了领导的期望。随着支教工作的深入,她迅速进入了角色。
“这里的学生很淳朴,个性比较强,需要根据不同的特点慢慢地进行引导。”魏圣霞说。
魏圣霞教语文,“与书为伴,与人为善”是她的教育理念,为此她经常引导学生多读书,并时常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名著等,如《朝花夕拾》、《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平凡的世界》、《人生》等作品。
在魏圣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们渐渐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她也渐渐地和当地学生融为一体。
虽然刚支教不足一年,但是魏圣霞和班里的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和学生的那种心灵碰撞的感觉很幸福。”魏圣霞说。
一年半的支教生涯很快结束,师生之情难以割舍。她们班有不少同学现在就开始担心援疆结束后魏老师离开了怎么办,有同学偷偷告诉魏圣霞,“魏老师,您回江西,我们会感觉心灵被掏空的……”
谈起自己的支教生涯,魏圣霞说,就像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看到了外面更美的世界,让人的心灵也变得更加美丽起来。
当被问到援疆生活中是否有遗憾时,魏老师愧疚地说:“ 人生无憾。如果真要说有遗憾,那就是对不起家人,对不起老公。我想跟老公说,前半辈子你一直爱我、包容我,我会在后半辈子用我的方式去爱你、回报你。”
魏圣霞只是江西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在援疆教师的辛勤付出下,当地学生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