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出新 奋进东湖
历史底蕴厚重 涌现一批叫得响的经验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唐代大文豪王勃在《滕王阁序》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千古名句。滕王阁所在地就是南昌市的东湖区。
在这里,有郦道元《水经注》里提到的“东太湖”(东湖)。“豫章十景”中的“东湖夜月”“苏圃春蔬”两景就诞生在湖中。
在这里,始建于南朝的佑民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洪州禅的发祥地,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里,除了诞生了滕王阁、八一广场、八一公园等地标外,还诞生了我省的第一家百货商店、第一条商业步行街、第一家电影院、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湖面“水幕电影”、第一家外资连锁餐厅并创下单日全球最高营业记录……一个个“江西第一”,诉说着东湖区在南昌市乃至全省改革开放大潮中敢闯敢试、踏浪前行的铿锵步履。
70年的沧桑巨变,不仅见证了东湖区70年奋勇崛起的发展历程,更镌刻着东湖区拼搏的印迹。在东湖这片热土上,涌现了一批在江西叫得响的经验:在全省率先打造“民生五圈”品牌、率先建立“智慧城管”平台、率先开展 “一元化”户籍改革、塘子河拆迁上演“东湖速度”、地铁征收塑造“和谐品牌”、樟树林公园被誉为“退二进三”典范……谱写了江西县域治理改革的新篇章。
旧城复兴一枝独秀 老树发出新枝芽
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了“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战略部署,为东湖区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目标。
作为省会中心城区,东湖区立足自身实际,将英雄城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崇尚荣誉创先争优”的精神。
随着省市两级行政中心的逐步搬迁,东湖区及时对城市发展战略做出调整:按照省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千方百计强化创新驱动、千方百计深化改革开放、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千方百计保障改善民生、千方百计从严管党治党”的“五个千方百计”,进一步做好旧城的改造、复兴工作,提升城市服务业质量,并将其作为做大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的抓手和突破口。
宁愿建房十年,不愿拆房一年——这句话道出了旧城拆迁改造的艰辛和难点。然而,东湖区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在省会最核心的八一广场和八一大桥周边动真碰硬,一年内连续7次爆破,拆除了原省政府大院11栋、10万多平方米的高层建筑,搬走了裕丰大厦烂尾楼和青山湖宾馆等一批制约城市发展的“拦路虎”,成为东湖人“敢为天下先”精神的真实写照。
弄潮儿敢向潮头立。正是得益于这一个个突破,拓展了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一个个重大项目得以落地,办成了许多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全国民企第二强——苏宁集团入驻,投资85亿元开发苏宁广场,年营收超百亿元的苏宁红孩子母婴用品全国销售结算中心和省级零售总部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20多亿元的中金广场、金投商住地产,以及江旅都市方舟等项目成功落户……
据统计, 2018年,东湖区全年实施60个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466.96亿元,创下“投资体量、投资效益、项目开工数量、投资完成体量”四个历史之最。
在“崇尚荣誉、创先争优”的精神砥砺下,东湖区经济发展在“量质齐升”中呈现“稳中有进、行稳向好”的高质量发展态势:2018年,东湖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0%,增速排全市第一;全年限额以上零售额184.02亿元,总量位居全市首位;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32元,位居全市首位。
发掘文化元素对历史文化资源再利用
千百年水墨丹青的滋养,孕育出钟灵毓秀的东湖文脉。东湖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北魏年间,郦道元就“到此一游”。新中国成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一直是省市两级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如今,区内文物古迹众多,除滕王阁、百花洲、佑民寺外,还有杏花楼、八一公园、市民俗博物馆等景点。八一起义时,东湖区里的贡院还曾是战场之一,至今留有与八一起义有关的红色景点包括朱德故居、军官教育团旧址……
如何在“拆、改、提、留”的旧城复兴中统筹推进,突出历史文化元素,实现对历史文化的再利用?为此,东湖区深入推进“美丽南昌幸福家园”环境综合整治,投资6.6亿元,启动实施了56项“六改提升”项目,借力“智慧城管”,在城市管理“东湖模式”上持续发力,使全区面貌焕然一新。
为实施全域旅游战略的部署,再现东湖的千年厚重历史文化底蕴,他们借滕王阁景区晋升5A级景区契机,进一步提升周边的文旅氛围,启动了百花洲历史文化旅游街区提升改造,使人文东湖重现豫章古韵的风华;完成豆芽巷、上沙窝等小街巷改造,让老街老巷重新释放老南昌的记忆;豫章1号文化科技园迸发创新的活力,蝉联全省文化产业“金杜鹃”奖,获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成功牵手世界500强企业、百年央企航母——招商局集团,与区文旅公司合力推进5亿元的“招商东湖意库”文创园项目……另外,南昌市第一家“公助民办”博物馆——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传承着八一精神和红色文化的正能量。
如今,文化产业成为拉动东湖区经济的一驾马车。一幅由“文化主轴”和“总部经济带”两条曲线绘成的“X”型旧城复兴蓝图已徐徐展开,东湖区的产业结构得到日益优化。2018年,东湖区服务业增加值达471.38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91.88%,总量和占比均位居全市首位。
尾声
潮涌东湖时,奋楫者争先。立足改革开放新的起点,50万东湖人将按照“要放大坐标系、要再打‘第一枪’、要聚焦提品质、要各方齐助力”的要求, 谱写旧城复兴新篇章,全力打造“一圈引领”的现代服务业,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全力展现东湖的更大作为!
大事记
■ 1949年7月13日,中共南昌市委宣布全市划分为七个区,现东湖区的辖区范围分别属于第一区、第二区。
■ 1955年4月,南昌市第一区、第二区分别称名东湖区、胜利区。
■ 1980年6月,东湖区、胜利区两区合并,统称东湖区。
■ 1985年10月22日,东湖区内的滕王阁举行重建开工典礼,新阁继承宋式风格,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
■ 1991年9月22日,启动沿江路旧城改造,下拨9740万元安置4848户居民。
■ 1999年9月16日,中央文明委授予东湖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城区”称号,这是当时江西省唯一获奖单位。当晚,央视《新闻联播》予以报道。
■ 2004年9月7日,青山湖区的长巷、公园等6个行政村纳入东湖区管辖,并成立贤士湖管理处。
■ 2014年10月24日,青山湖区扬子洲镇和扬农管理处分别举行划归东湖区管辖揭牌仪式,标志这两地正式纳入东湖区管辖, 东湖区的行政区划保持至今。
■ 2016年4月28日上午,在江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东湖区作为南昌市唯一城区获得“江西省第五届文明城市”称号。
■ 2017年6月30日晚,省府西二路4号老监察大楼成功爆破拆除,使得南昌苏宁广场项目得以落户。
■ 2017年9月15日晚,曾经的南昌第一高楼——裕丰大厦烂尾楼被爆破,费时6秒。
■ 2017年9月22日晚,江西首家星级宾馆——青山湖宾馆被爆破,为重建大型商业旅游综合体腾出了空间。
■ 2017年9月26日,招商局蛇口工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外运长航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南昌市东湖区三方在东湖区签订招商东湖意库项目战略合作协议。
■ 2017年10月,东湖区在全省率先打造居家养老志愿服务“时间银行”。
■ 2017年12月,东湖区在全省率先打造的“民生五圈”即10分钟便民服务圈、20分钟优质教育圈、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15分钟卫生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已基本形成。
■ 2018年3月1日,启动百花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再现东湖区的千年历史文化底蕴。
■ 2018年6月11日上午,南昌苏宁广场暨2018年东湖区重大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 2018年8月13日,东湖区成立育新、邮政、豫章三大教育集团,“学在东湖”品牌不断唱响。
■ 2019年1月2日,全市首家“公助民办”非国有博物馆——南昌红色记忆展示馆正式开放。
■ 2019年3月11日,东湖区“大干项目年”暨2019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城泰江阅商务中心项目现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