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改革大旗 扬昌南雄风
时代新节点,发展新篇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全国百强县南昌县,透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项目、一件件实事,便能感受到该县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有一种发展,称为“昌南速度”
今年1月23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总投资52.2亿元的44个项目集中竣工,刷新了项目建设的“昌南速度”。
今年2月20日,以“大干项目年”暨省市县三级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契机,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加速推进开工项目22个,总投资476.4亿元,全面掀起“大干项目年”的工作热潮。
今年5月16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2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总投资约260亿元,现代服务业和工业一道比翼齐飞……
项目建设的强度,决定了发展的高度。该县之所以能在经济战线走在全省县(区)前列,关键一点就在于始终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理念,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2018年,该县先后举办了6次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招引项目91个,总投资1174亿元,引进项目的数量和体量均创历年新高。同时,共推进147个项目开工,为县区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添强劲发展动力。今年,该县又梳理出了192个重大重点项目,并筛选了其中100个作为重点推进、重点调度项目。
始终保持项目建设热度不减,该县经济发展一路高歌。2018年,该县在全国百强排名中实现“十连升”,跃居第29位。同时,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中,小蓝经开区也前移5位,跃居第95位,县与区实现“双百强”“双进位”。
大项目、好项目为什么如此青睐昌南大地?环境动力使然。
——向改革要动力。该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深化“四段并联、容缺后补”的基础上,大力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和预约服务,审批环节压缩40%,审批时间缩短30%,大幅提高了企业登记、项目落地和群众办事效率。依托澄湖e线、民情连心桥等平台,深入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累计为企业减负32亿元。
——向创新要动力。为扶持产业做大做强,该县设立了6亿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1亿元新兴产业创投基金、6000万元昌南产业和基础发展私募基金。同时,通过“财园信贷通”、委托贷款等金融措施,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为振兴实体经济注入了金融血液。
——向开放要动力。依托江南最大货运编组站——向塘站的优势,南昌县全面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截至目前,向塘铁路口岸已开通4条海铁联运出口线路、3条国际直达班列,形成了对接“一带一路”的双通道格局。2018年,向塘铁路口岸开行外贸班列325列,进出口货物1.7万标准箱,一个全省内陆开放“重要窗口”正在形成。
有一种建设,称为“昌南深度”
路网通达、高楼耸立、环境整洁、城绿共融……走进南昌县,目之所及,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近年来,南昌县大手笔的投入与建设、创新性的管理与服务,带来了县城的新生。
建管项目“百余个”,助推城乡面貌大变样。2018年,该县投入340余亿元,实施推进了130个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项目建设,助推城乡面貌呈现出“一天一个样、每天不一样”的发展变化。
规划修编,拉开了发展框架。该县大力推动县城总规修编和小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高标准编制了沿江片区城市设计方案,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稳步实施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专项规划,征收房屋面积超200万平方米,城市发展框架迅速拉开。
城市修补,提升了品位形象。105国道、昌东大道南延等主干道全面通车,37条道路“白改黑”、12条道路“绿改彩”、8条道路“暗改亮”、5条道路“面改美”以及莲垦社区“旧改新”、10个集贸市场新建改建和3条道路城市“家具”更新等工程基本完工,澄湖西路南延、农科路西延等“断头路”顺利打通,县医院改扩建、莲塘老市场升级改造、莲六中整体搬迁等一批“老大难”问题破冰推进,11个乡镇集镇改造、910个新农村村点、19个小康示范村、14个精品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厕所、烟头、垃圾分类“三大革命”,在全市率先全面铺开绿色殡葬改革,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生态修复,彰显了特色魅力。围绕“一江带三河、四湖通多渠”的水系布局,编制完成了总面积267.7平方公里的象湖地区水系活化综合整治规划,强力推进了总投资44.9亿元的赣江昌南外滩公园、雄溪河综合整治、莲塘河生态综合治理、昌南新城明渠治理等四大水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和总投资3.25亿元的小蓝金湖、玉湖、雁沙湖等“三湖”公园建设,县级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韵昌南”的城市特色正在逐步彰显。
城镇变美了,乡间也韵味十足。因此,该县先后摘得国家卫生县城和全国文明县城两块金字招牌。
有一种幸福,称为“昌南温度”
源头活水滚滚来,财政收入节节高。2015年,该县财政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江西首个财政过百亿元县区从此诞生。2018年,该县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128.8亿元和7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9.8%,总量连续九年稳居全省第一。
财力增长之后,南昌县委、县政府突出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积极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坚持财力优先向民生集中,政策优先向民生倾斜,不断向群众释放着“昌南温度”。
脱贫攻坚,坚守民生底线。2018年,南昌县深入实施“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会战”三大行动,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成立了县人大爱心公益协会、县政协“三风”公益中心和县工商联爱心协会。大力推行光伏、资产收益和小额信贷等扶贫举措,产业扶贫实现全覆盖,受益贫困户达7998户。同时,进一步强化安居扶贫保障,2018年底,该县94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面完成。此外,该县还在全市率先推行商业补充保险报销“零起付线”和返贫责任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达100%,全面筑牢了健康扶贫“五道保障线”。2018年,该县实现了所有贫困村脱贫摘帽、所有贫困户达到脱贫退出标准的目标,为决胜率先全面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聚焦关切,保障好民生热点。2018年,该县将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投入61.6亿元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重点推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十大民生工程,全力办好了医疗保障、教育体育、群众生产生活等10个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60件实事。
创新治理,构建和谐民生。2018年,该县全面铺开“零点巡查行动”,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新增天网探头1000个,实现主城区、集镇街道等“十个全覆盖”。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侦破蒋巷镇“128”和“918天津天狮”涉黑涉恶案件,得到了中央政法委和省、市的充分肯定。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警情数、发案数实现“双下降”。创新民情连心桥网上办理模式,收集群众诉求2600余个,办结率96.5%。在全省公众安全感测评排名中,该县前移10位,创历史最好成绩。
文化惠民,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民生领域,该县十分重视文化惠民工作。2019年4月,南昌采茶戏欧洲巡演先后在捷克、德国和荷兰三地举办,该县文化建设成果第一次走出国门。同时,开办了首期采茶戏中专班,举办了“昌南味道”评选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启动了冈上吴氏家庙、武阳原本堂等历史文化保护工程,首次单独建馆参加深圳文博会,成功举办上海大世界南昌县文化体验周活动,昌南文化品牌进一步唱响。(高林福 卢阳 刘婧 喻佳俐)
大事记
■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西省军管会在南昌市“江西大旅社”宣布成立中共南昌县委、南昌县人民政府,归南昌专区管辖,全县下设6个区。
■ 1949年11月8日,南昌县召开全县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1953年1月29日,南昌县召开全县首届第一次工商业代表会议,会上宣布成立“南昌县工商业联合会”。
■ 1954年4月7日至12日,南昌县首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莲塘召开。
■ 1955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南昌县首次党员代表会议召开。
■ 1958年8月23日,南昌县从南昌专区(当时已改为宜春专区)划归南昌市管辖。
■ 1993年11月20日,南昌县财政收入提前40天实现过亿元的目标,达到1.0068亿元,成为南昌市首个财政过亿元县。
■ 2002年2月18日,小蓝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南昌县由此迈开了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历史发展步伐。
■ 2004年7月8日,小蓝工业园被江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
■ 2012年8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更名为南昌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
■ 2015年,南昌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0.1亿元,江西省由此诞生首个财政过百亿县。之后,该县以每年缩短一个月的成绩刷新着冲刺“百亿元”的速度。
■ 2017年7月14日,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命名2014-2016周期国家卫生县城(乡镇)的决定》,南昌县县城榜上有名,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
■ 2017年11月14日,中国文明网发布《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南昌县成功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的县级城市。
■ 2019年5月16日,南昌县(小蓝经开区)26个现代服务业项目集中开工、开业,总投资约260亿元。由此,南昌县掀起了全面冲刺现代服务业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