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西将办好51件民生实事
人民网南昌4月11日电 (吴菁) 4月1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财政厅共同举行2019年民生实事工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2019年,江西将投入民生实事资金总量约180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围绕就业和创业、社会保险等八个方面,集中力量办实办好51件实事。其中提高保障标准的有13件,扩大覆盖范围的有6件,新出台政策的有3件,继续实施的有29件。
就业和创业方面,江西将安排财政性资金约25亿元,要进一步扩大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确保有就业能力的零就业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帮助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购买公益性岗位3500个,为1.2万名残疾人购买“农家书屋”管理员岗位。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
社会保险方面,江西省将安排财政性资金约285亿元,用于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2019年1月1日起,为2018年12月31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人员调整基本养老金。同时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进一步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工伤保险长期待遇水平。为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60周岁以上城乡特困老年人、重点优抚对象和70周岁以上所有老年人办理人身意外保险。
抚恤和社会救助方面,江西将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财政补差水平,将城市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60元、达到640元,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30元、达到410元;将农村低保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45元、达到385元,财政月人均补差水平提高30元、达到285元。
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标准提高50元,达到每人每月505元;分散供养标准提高50元,达到每人每月400元。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1200元,半失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助标准每人每月300元。
医疗保障方面主要是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将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520元;个人缴费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250元。并积极实施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扶贫,资助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60元,为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实施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深入开展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医疗保障方面江西将安排财政性资金约390亿元。
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方面江西要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消除“大班额”,解决“城镇挤”“乡村弱”等问题。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推动中职、高职及高校建设,加强基层体育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住房保障方面,今年江西要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改造各类棚户区27.79万套,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残疾贫困家庭等困难群众危房进行改造。
扶贫开发方面,江西将安排财政性资金约190亿元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实现40万贫困人口脱贫,7个贫困县摘帽,完成387个贫困村和深度贫困村退出,并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
群众生产生活方面,江西将加强公共场所防护设施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支持农业结构调整,支持县乡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支持新农村建设,安排2万个左右省级村点,开展“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和“8+4”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强农村交通设施建设,改造建设农村公路危桥1000座,完成8000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建设5000公里。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
江西省已连续13年实施民生实事工程,资金投入逐年加大,目前,51件民生实事工程已作了任务分工,江西省财政部门将定期对各项民生实事工程完成情况进行调度,对目标任务完成慢、项目开工晚的民生实事进行催办,确保各项民生政策按照既定目标推进。将民生实事工程完成情况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范围,对工作完成较好的市县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