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为基层“松绑”减负 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
日前,江西省委印发《关于力戒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三十条措施》(简称《三十条措施》),大力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三十条措施》的出台表明了江西省委、省政府为基层减负纠偏的决心。文件针对性强,措施有力。比如明确省一级对县乡村和厂矿企业学校的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减少50%以上, 2019年省市县三级会议总量减少30%以上,发给县处级的文件减少50%以上等等,操作性极强。”江西省社科院院长梁勇说。
“文山会海”、考核多一直是基层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文件,省里下发到市里,市里下发到县里,县里下发到乡里,本来是一个文件,到基层成了四五个文件。开会也是如此,层层加码,省里一个会,到基层变成了四五个会。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和考核,把工作考核变成了填表考核,“表格论英雄,展板论英雄”的现象普遍存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工作的具体内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梁勇说,基层本该实干论英雄,凡此种种,既耗费干部大量时间和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使基层工作“脱实向虚”。长此以往,影响的是干部干事创业的心劲,损害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三十条措施》的出台必能有效为基层减负,有力促进干部实干。
会议精简了、文件缩短了,会不会影响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认为,现在的问题是文件太多、会议太多。压缩会议总量、精简文件页数不仅不会影响工作的落实,反而会把基层干部从一些繁琐的事务当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群众干实事。
麻智辉说,实际上,“文山会海”的问题不仅在基层乡镇存在,在学校和科研机构也多多少少存在,《三十条措施》对基层、学校和科研机构来说都是一场及时雨。
“牢牢扭住为基层减负这个‘牛鼻子’,激活广大基层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轻装上阵,广大基层干部才能更好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更好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梁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