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盘棋”打赢“拦路虎”———遂川水利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李才玉、刘祖刚
遂川是国家重点贫困县,脱贫任务重,山区群众吃水也成了脱贫攻坚中的“拦路虎”。为打赢水利脱贫攻坚战,近年来,该县干群抓好精准这个核心、落实这个关键,“三盘棋”确保了水利的可持续。
第一盘棋:确保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巾石乡东坑村是一个由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来的大村,人口密集、饮水情况复杂。为此乡村两级下足“绣花”功夫,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狠抓落实,确保了饮水安全不漏一户、不少一人。
从2018年开年,该县帮扶干部就开展了入户大排查,通过干部排查、乡村复查、县级抽查等多重手段,从水质、水量、供水保证率、用水方便程度,逐项复核贫困户饮水现状,共识别出饮水不安全户2635户8066人。
该县针对排查出来的饮水安全问题,不搞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因户制宜,采取集中或分散供水解决。对于较集中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村庄,优先采用集中供水工程解决,对零星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贫困户均根据水源、居住条件等采用引山泉水、打压水井、现有集中供水管网延伸的方式解决,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为确保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该县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每周调度通报,解决一户、销号一户,直到全面解决。从2016年起,遂川共整合各类资金6496.5万元,解决了2635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
第二盘棋:加强农饮工程运行管理
打好水利脱贫攻坚战,保障贫困户饮水安全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建好农饮工程,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必须未雨绸缪,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农饮工程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在建得成的基础上,管得好、长受益。为此,该县出台了《遂川县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暂行办法》,并以此为引领,从落实责任、强化监管、保障资金等方面构建农村饮水安全的长效机制。在落实县一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基础上,将责任向下延伸,乡镇均落实了乡镇长为第一责任人,178个农饮工程落实了行政责任人和运行管理人员。
每隔一段时间,特别是汛期,该县水利局干部刘璟就要参加一次联合督查,对于这种常态化机制,他表示很赞同,也觉得很有成效。考虑农饮工程涉及部门多,监管协同难度大,该县建立联合督查机制,由县农饮办牵头,水利、卫生、环保派员组成,定期对重点问题督办。
为保障工程维修养护,2018年,该县财政投入资金57.4万元,专项用于运行成本高昂、执行水价低于运行成本水价的农村供水工程奖补,大大缓解了运行经费不足的局面。暂行办法出台半年多,已基本建立了责任落实、监管有效、资金保障到位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体系。经检测,该县2018年农村供水工程全年水质合格率比2017年提高了34.18%,工程供水保证率提高到了95%以上,保障了饮水安全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
第三盘棋: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汾镇洛阳村是“十三五”重点贫困村,位于洛阳河两岸,现有河堤年久失修,达不到中小河流和山洪沟治理项目的立项标准,加之镇村财力薄弱,一直得不到解决。每到汛期,附近1000多名群众总是提心吊胆,还会因洪水冲毁良田和房屋。2018年,该县水利部门积极争取、整合涉农资金,将该村成功纳入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投资650万元建设河堤11公里,解决了老大难问题。这只是该县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补齐补强“短板”的一个缩影。
此外,该县通过涉农资金整合、设置贫困户公益性岗位等措施,促进和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因地处山区,海拔落差大、居住分散,农村“百吨千人”以下的小水厂很多,水费收入不足、运行管理不规范。2018年,该县开发了农饮工程管理员的公益性岗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就近聘请贫困户参与小型水厂运行管理。统一培训、管理、考核,解决了水厂运行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这种方式既拓展了贫困户就业渠道,又解决了农村小型水厂的运行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