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龙泉文脉长——新时代遂川教育之舟发展纪实
□叶琼华、李书哲、刘祖刚
遂川,公元188年建县,古称“龙泉”,历来崇文尚德,涌现多少英雄豪杰:“父子进士”蒋贲、蒋概;皆为朝廷重臣的“两郭”郭知章、郭孝友;兄弟皆进士的“孙氏三龙”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明代吏部尚书、大学士郭维经父女发明木材计量法“龙泉码”流传至今……人人享有,人生可为,为文明传承,为民族铸魂。作为革命老区,新时代遂川的教育之舟如何行进?
船舵:兴教强师引航向
遂川是国家级贫困县,教学基础薄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结合教育“十三五”规划,不断加快5所乡镇学校整体搬迁工程,推进城区8大教育重点工程建设。仅近3年,就投入校建资金近10亿元,新增教育用地超过1200亩,并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加大县本级投入、募集社会捐赠、融资贷款等各种措施,筹集建设资金。
泉江小学整体搬迁、荧屏小学整体搬迁、大汾中学整体搬迁……各类教育资金的注入,让全县乡镇中小学校面貌焕然一新,21所学校获“市美丽校园”称号。
校园环境改善的同时,遂川县还加大了对师资力量投入。全省统一招聘、特岗教师、“三定向”师范生、“绿色通道”……2018年,通过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渠道补充教师733人,是全市教师补充力度最大、人数最多的县。
2018年,遂川县教体局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校本培训达1.2万多人次;通过设立龙泉教育论坛(校长论坛、班主任论坛、学科论坛),搭建校长、班主任、教师交流成长的平台,撒下乐于学习、乐于争鸣的种子。
船桨:教育扶贫尽开颜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近日,家住左安镇望月村的14岁小伙兰奕新在送教上门的老师邓美华和钟毅荣的指导下,大声朗读着诗歌。由于患有脑瘫,兰奕新从没进校园上过学,送教上门,为他打开一扇学习知识、了解外界、憧憬未来的“窗户”。
对因病因残、或生活无自理能力的贫困学生,遂川县全面比对筛查学籍、户籍、扶贫信息,因生而异,定时间、课程、责任,送教上门,实施乡镇教育扶贫学校校长和乡镇属地双负责制“控辍保学”;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开展“走在扶贫路上,寻找美德少年”评选;推进“心理帮扶、生活帮扶、学习帮扶”三项活动,从精神层面教育、引导、激励贫困户子女内生动力。
近两年来,遂川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教育资助资金6184.85万元,其中县财政拨付差异化补助资金2739.5万元,确保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受教育子女享受资助政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机会,从根源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1+1”:浪花一朵朵
“谢谢校长,是1+1兴趣课,让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近日,戴家埔小学校长薛开明收到了一张画,画中美丽的彩虹边,配着一句这样的话。
让在文化课中跟不上的孩子,在兴趣课中找到内在的潜质,成为佼佼者,在辅导教师赞赏和同学钦佩的眼光中,找到了童年的乐趣,找回了自信。遂川县积极推崇“1+1”素质教育,让每个小学生最少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每个中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技能或一项艺术特长,同时提高中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
“1+1”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教育教学质量蓄力。2018年高考,遂川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一本上线486人,比2017年多77人,上线率达12.4%;二本上线1282人,比2017年多40人,上线率32.7%。有6人分别考取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空军航空大学,2人考取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其中文科考生朱然然以663分列全省第10名。
遂川教育之舟每一步前行,都坚实有力,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