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河哪得清如许 唯有护河任在肩———遂川县“五头护水”推进生态建养侧记
口本报记者曾诗敏
七月,烈日炙烤大地,但记者来到遂川县碧洲镇良岗村,只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头小溪流水潺潺,大片荷花争奇斗艳……放眼望去,满目美景,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也给炎炎夏日带来丝丝清凉。良岗村以水系连通、门塘改造、雨污分流三大举措建立“五头护水”立体化生态管理体系,也是遂川县“五头护水”推进生态建养的一个缩影。
遂川作为生态大县,有着良好的生态基础,境内支流纵横,水域宽阔。为了呵护好春江绿水,今年以来,该县在“河长制”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冲破传统思维,率全省之先提出“五头(源头、地头、山头、岸头、户头)护水”新理念。
升级“源头”管控,推进产业护水。为做好“源头”管控,该县从三方面入手:多发展绿色生态工业,在经济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寻找平衡点,关停传统污染企业,以环保为招商引资首要前置条件,推进电子信息、森工、食品等行业治污和技改升级;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以荣获“全球十大最美梯田”和“中国十大美丽梯田之乡”为契机,推动生态旅游和“护水”齐头并进;发展绿色服务业,依托生态旅游业,发展农家乐、茶馆,通过升级减轻服务业对水的需求和污染。
深化“地头”管理,推进固土护水。记者来到该县五斗江湿地公园核心区衙前镇溪口村,只见蜀水河清澈见底。为全力做好农业面污染源防治,该县调整了“三区”规划,将沿河500米范围划为禁养区,80%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不合格的关停,拆除搬迁5家。与此同时,全面启动遂川江省级湿地公园、五斗江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开发治理,启动县级发证矿山生态恢复和环境治理保证金缴存工作。
注重“山头”涵养,建立“森林植被护水”机制。做好“山上涵养、山下再造”文章,山上抓植树造林以涵养水土,坚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管林护林一起抓。山下抓转型发展以保护林木,在巩固传统林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茶油、蚕桑、竹筒菜、苗木花卉、生态大米、楠木种植等新型林产业,推进林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采伐监管,对遂川江、蜀水河沿河两岸第一层山脊内森林进行封育,禁止商品性采伐。
为“岸头”堵疏,建立“桥头堤岸护水”机制。抓好桥头、沿岸等群众习惯倾倒垃圾的重点部位、地段,疏堵结合、重点整治。在2016年“河长制”组织架构上,该县今年再新增乡级小河37条,库容5万立方山塘水库61座,形成县级“河长”8人、乡级“河长”117人、村级“河长”286人,专管员或巡查员、保洁员858人的立体巡防体系。同时设立30处监测点,建立水质恶化倒查、污染源追溯机制,制订“一河一策、一库一策”治理方案。
强化“户头”引导,树立全民护水意识。“五头护水”不仅是“护水”,更是“治人”,通过对千家万户的宣传引导,不断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逐步改变群众不良的生产生活方式,让他们自觉参与到“护水”的队伍当中,树立护水、惜水、爱水的新理念。
如今的遂川,“五头护水”正激战正酣,水利、环保、建设是主力军,广大老百姓是敏锐的侦察兵,新闻媒体是严格的监察员……这里的一山一水正在悄然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