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县枚江乡下湖村民闯出脱贫致富“一片天”
原标题:肩背木工箱 沪上闯市场 遂川县枚江乡下湖村民闯出脱贫致富“一片天”
对家具初加工
组装家具
遂川县枚江乡有个下湖村,20年前,村民以种田为主业,木工为副业,住土坯房,很多人靠政府救济。
如今举目四望,小洋楼林立,村民开小车不稀罕,不少人还做慈善回馈家乡。带着斧刨钻锯闯天涯的下湖人发了!
2009年,创始人王秋华出资数万元硬化通组公路;2013年,大家出资数万元修缮宗祠;2014年,王秋华和王樟根提议,捐款数十万元拯救同村白血病患者。
一路走来,没有不劳而获,唯有艰辛汗水;没有尔虞我诈,唯有团结互助;没有安于现状,唯有不断进取。勤劳、质朴、诚信、团结、进取,成就了下湖“木工团”华丽蜕变!
艰辛——叔伯兄弟闯沪上
1994年,下湖农民子弟王秋华从重庆建筑设计学院毕业,怀揣着出人头地的梦想,来到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大都市———上海,开始逐梦之旅。
然而,天不遂人愿,他在求职于大公司过程中屡次碰壁,最后屈身一家小型设计公司。这一干就是五年,期间王秋华也曾意志消沉、情绪低落,但想起自己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如果没干出一番事业,实在无颜见家乡父老,他一直在努力中。
19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秋华结识了一位做实木家具的外地青年,他年纪轻轻就资产过百万。当时房地产业在上海正兴起,他分析实木家具势必占领市场,想到村里叔伯弟兄好几个都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村中男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木工,如果开家具厂,聘请村里人过来……
这位敢闯敢干的农民子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工回家,商量办厂大计。
“你癫了吗?放着好好的工作不干,去办什么厂!”父亲咆哮了。在那个年代,在遂川这贫困山区县的乡村,办厂无疑是天方夜谭。王秋华表面上应付着父亲,背地里找到叔伯和村里一些木匠。可出乎意料,大家都认为他是不是上学上傻了。
嘲笑、讽刺、不理解,丝毫阻挡不了王秋华内心疯长的决心,看到儿子这么坚持,母亲拿出了积蓄。返沪后,他申请一些贷款,加上自己的存款,第一家家具厂就办起来了。尽管只有几个人,聘请的也是外乡的木匠,用的也是传统的木工工具,但由于厂址在市场相对集中的小区附近,加之王秋华为人谦和热情,家具精致美观又实用,生意渐渐红火。不到两年时间,王秋华的工厂规模扩大了两倍,并正式命名为嘉木坊。
义气——携乡亲打拼致富
王秋华回到村里,昔日嘲讽、质疑、抵触的眼光全都烟消云散,但他始终记着要带着同乡发家致富。他又聘请一些木匠过来。一年、两年、三年……越来越多下湖人在上海扎下根,嘉木坊也越做越大。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老板的员工不是合格的员工。在王秋华的示范与帮助下,不少同乡都在上海富裕的小区开起了实木家具厂,有的拖家带口,有的邀朋请友,虽然大多都是家庭式经营,主要销售对象也是附近的居民,但收入却不菲。2005年,下湖村民办厂已有十几家,并每年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