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居中调处促和谐——遂川积极探索“民间法庭”解纠纷小记
□彭院香、刘祖刚、黄兴峰
近年来,遂川县着力防风险、破难题、补短板,连续9年荣膺全省平安县,多次被评为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县,其中,映山红调处中心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呈现主体多元化、类型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等特点。对此,该县高度重视,于2014年5月,由县司法局牵头成立了映山红群众评理调处中心。从此,趟出了一条“政府倡导、律师牵头、自我管理、群众受益、社会满意”新路,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一宗旨:促和谐;二牌子:调处中心和调解委员会;三保障:有偿服务收费、政府购买服务付费、以案定补拨款;四体制:自收自支、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得到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新法制报》《江西日报》《井冈山报》《吉安晚报》等多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
一支精干专业队伍
为给群众提供更精准的服务,评调中心锻造了一支“三心”“三懂”和“三会”队伍(“三心”:爱心、耐心、细心,“三懂”:懂政治、懂政策、懂法律和“三会”:会做思想工作、会用政策处纠纷、会用法律解矛盾),吸纳律师、司法退休干部、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入团队。
评调中心主任丁小玉,有着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兼具资深法律背景,担当了团队的“领头雁”,12名经验丰富的律师担任调解员,保证了专业性。
为保证中立性,该中心聘请了6名退休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评议员,矛盾双方可通过“点单服务”,自行选择信任的评议员,引入评理机制,从而确保了中立性。
此外,2名司法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上下沟通协调,起到“润滑剂”的磨合作用。大家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演绎出“主配角”角色鲜明,互相“补台”的和谐“大戏”。
一种精细运作模式
作为具有中立性、公益性、服务性的非营利性组织,如何生存发展,“花开不败”是开办后的首个难题。
映山红调处中心突破人民调解半官半民的局限性,通过“以调解促和谐,以收费求生存”的运作模式,摸索出调处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委派调解和申请调解“两条腿走路”的成功经验。
通过诉前调解有偿服务解决经费来源,人民调解无偿服务履行社会责任,从主要调解全县重大疑难案件逐步向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等领域延伸,开辟出一条“内部挖潜、外部延伸”的新路。
一套精准工作机制
作为矛盾双方之间、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第三方”,专业性、中立性、公正性是矛盾调处的基础。
对于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纠纷案件,评调中心主动介入,实行上门调解,及时化解矛盾。对于一些复杂的、重大的、跨时长的纠纷,评调中心专门召集相关人员进行集体会诊,发挥团队优势集体攻关,从而提高工作效能。
除了调处一些“急、难、重”的大矛盾纠纷隐患,该中心也关注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小事、难事,根据情况采取现场调解、流动调解等方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
该中心成立以来,共调解45起重大疑难案件,平息疏导上访案件5件87人次,接待法律咨询563人次,开展法律宣传7场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映山红调处中心将不忘初心,撸起袖子加油干,发挥“第三方”调解优势,继续为遂川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