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爱的承诺——记遂川雩田镇石下村好儿媳胡红香
□刘启程、张琪
2011年,遂川县雩田镇石下村肖奇海患白血病去世,留下两个孩子和患20多年类风湿病瘫痪在床的母亲。从此,妻子胡红香独自一人照顾着一家老小,并努力偿还丈夫治病欠下的巨额医疗费。虽然辛苦,但她却从无怨言,受到乡邻们的夸赞。
丈夫去世留下一身债
1998年,雩田镇彭汾村26岁的姑娘胡红香结识了比自己小4岁的泥水工肖奇海,肖奇海善良、老实的性格让胡红香很心动。1999年正月,胡红香和肖奇海喜结连理。
小家庭开始红火起来。2000年,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出生。2006年,勤劳苦干的夫妻在亲戚的帮助下建造了一栋三层小楼。2009年,他们的小女儿出生,这个家又增添了许多欢笑。虽然房子还未装修,但是夫妻对生活充满希望。
2010年10月,经常发烧的肖奇海在妻子多次劝说下来到了遂川县医院全面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顿时全家都懵了。白血病!这个他们从未料想的病。随后,肖奇海转入到南昌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7个月,在花费20多万元东拼西凑的医药费后,肖奇海还是去世了。
爱的承诺不舍不弃
在回忆起往事时,胡红香依然记得自己和丈夫生活的点点滴滴。她说:“2009年,他看见我外出打工骑单车很辛苦,便帮我买了一辆电动车。从未在我面前对我表示过爱意的老实人居然有这心思,我很感动。我那时候就发誓一定要好好爱他和爱他的一切!”
“在他治病的那段时间,我们四处借钱。后来实在借不到钱了,我和他商量有人愿意出2万元抱养最小的小孩,这钱可以帮他治病。被他一口拒绝了!”胡红香哽咽地说:“他说他的病是无底洞,不要治了。他希望这个家不要散了!我不能拒绝他最后的希望!”
六年来挺起瘦弱脊梁
早早起床洗完衣服,给一家老小做好早饭。然后帮婆婆焦福英穿好衣服,扶到轮椅上,再叫醒小女儿起床。吃完早饭后,送6岁的小女儿到几公里外的幼儿园。随后,胡红香骑着电动车来到镇所在地的一个工地里做担沙的临时工。这100元1天的工资就是她全家的唯一收入。到了中午,当工友们小憩的时候,她又要急匆匆赶回家里。给婆婆煮饭,服侍婆婆吃常年不能断的药。忙完后又赶回工地里。
胡红香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天又一天。守着依旧未曾装修的房子,生活的压力使得她更加瘦弱,她给笔者看了几个月前医院的诊断书。原来她自己也患了椎间盘突出。干活的时候,经常腰直不起来,可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去治疗过。
胡红香告诉笔者:大儿子在县二中就读高一,每个学期光学费就要2600元。小女儿在幼儿园,学费也要800多元一学期。婆婆每个月的药费也要100多元,她没时间、也没多余钱去治疗自己的病。
政府救助在行动
依据农村低保政策,雩田镇政府已经将胡红香一家四口纳入了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150元,每季度打入胡红香“一卡通”账户。
胡红香的大儿子肖根华纳入贫困学生对象,每年救助1000元。小女儿纳入贫困学生对象,每年救助300元。
而胡红香全家也纳入了当地精准扶贫对象,实行结对扶贫计划。
镇干部了解情况后多次联系多家较近企业接纳胡红香。但由于胡红香要照顾婆婆,只能接受八小时以内的工作时间,而且中午要赶回家里。与企业的工作时间有冲突,目前胡红香只能继续做零散工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