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县金坪民族乡钱存坪 搭建为民“大舞台”
钱存坪(左二)把免费体检单送到患病村民手中
■曾双全 文/图
“当村干部一定要走到村民中去,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真心实意为他们做点事情,他们才会信任你、拥护你。”7年来,峡江县金坪民族乡新民村村支书钱存坪一直恪守这样的理念,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小事”搭起为乡亲办实事的“大舞台”,赢得了群众的拥护与爱戴。
临危受命让“三难”村变“三顺”村
新民村是一个典型的归侨少数民族聚居村,全村304户,共918人,有京、侗、瑶、壮、傣、苗、彝7个少数民族246户,共756人,多为1982年二次安置的越南归难侨。以前,新民村是一个“三难”村———“工作难沟通,环境难治理,上访难平息”,村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每逢走访慰问都向上级领导提要求,群访事件层出不穷。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钱存坪“临危受命”。
“一个村庄两国语言、八个民族,村民民族风俗和生活习惯与周边群众截然不同,增强民族团结、侨民和谐尤为重要。”钱存坪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一上任,他便主动进村入户与群众促膝长谈、真心沟通;认真开展侨情、民族情况调查,宣传民族和侨务政策,定期排查矛盾纠纷,摸清思想动态……半年不到就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与百姓聊熟了,大家便亲切地称呼他为“老钱仔”。
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情交心,以心换心———这是“老钱仔”的工作法宝。村民生病住院了,他第一时间赶去看望;济困房下水道堵塞,他钻进下水道清理;邻里起纠纷了,他总是耐心细致调解,不厌其烦……在这些小事中,“老钱仔”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不经意间变成了“婆婆嘴”,也就在这些小事中,新民村从“三难”村变成“民风顺了,工作顺了,干群顺了”的“三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