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转变方式 优化结构 泰和创新畜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仁爱情深
热度106票  浏览2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7月08日 20:12

江西吉安网讯(罗善平、康方健、刘珍优)近年来,泰和县积极策应市场发展需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稳总量、调结构、控污染、提质量”为目标,着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畜牧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2017年,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26.5亿元,农民从畜牧产业中人均增收1200元。

泰和是全国首批商品牛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世界珍禽中国泰和乌鸡之乡,畜牧业资源品种十分丰富。近年来,该县把调优畜牧业结构作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方面,充分利用本地良好的工作基础和丰富的饲草资源,大力实施以肉牛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工程,从抓牛改入手,通过落实整村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和大户带动计划,建成肉牛标准化养殖小区11个、现代化规模养殖场60个、杂交母牛保护示范村22个,发展肉牛专业合作社30多家,年人工种草面积达10余万亩。该县以江西佳和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在马市镇柳塘村建立肉牛产业扶贫基地,采取“公司+贫困户”的运行机制,通过推行肉牛领养模式,带动周边6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今年入选省产业扶贫典型范例。另一方面,积极策应全省“三只鸡”品牌战略,培育壮大泰和乌鸡产业,以实施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为契机,重点在种源保护、规模养殖、龙头培育、产品研发、市场开拓上下功夫。县财政投入4000多万元,正在实施泰和乌鸡原种场整体搬迁工作,重点打造了汪陂途农场、西昌凤翔、汉君雄、榕泰禽业等一批标准化、规模化泰和乌鸡养殖基地;以食品工业园为载体,培育龙头加工企业13家,围绕抓好新产品研发,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实施了《系统研究解析泰和乌鸡(蛋)的营养、功能组分挖掘及功效评价》科研项目,目前已出科研成果9项,取得发明专利2项。同时,积极落实阿里巴巴、京东电商扶贫协议,促进泰和乌鸡产品销售,打造产加销全产业链。2017年,泰和乌鸡实现产值达7.5亿元。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县与恒大农牧集团达成开发协议,计划投资40亿元,在武山建设泰和乌鸡小镇,规划面积5000亩,按“四园一馆”,即泰和乌鸡原种保护园、泰和乌鸡科普科研园、泰和乌鸡休闲观光园、健康养生园和泰和乌鸡馆的格局建设,将其打造成泰和乌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核心示范区,引领泰和乌鸡产业发展。

该县在抓好特色畜牧业发展的同时,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优先位置,一方面,以规范生猪养殖为重点,加大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全县禁养区内生猪养殖场按要求在去年底全部关停到位,改造提升限养区、可养区生猪养殖场357家,并结合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按照“退建并举、总量控制、合理布局、生态优先、统一管理、分户经营”的原则,在全县规划建设14个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目前已有6个小区开工建设。小区全部建成后,年可存栏良种母猪2.5万头,出栏优质商品猪50万头以上。另一方面,制定泰和乌鸡绿色有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规范和技术规范,借助中科院千烟洲院士工作站的技术优势,开展林下泰和乌鸡生态养殖研究与推广,且申报专利1项,并以此为基础,通过推行“公司+果农(林农)”订单饲养模式,支持泰和乌鸡养殖企业推广林下全生态养殖,泰和乌鸡和泰和乌鸡蛋先后通过有机产品认证。

顶:7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3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1 (29次打分)
【已经有31人表态】
3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6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5票
愤怒 愤怒
2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泰和交警进幼儿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
  • 下一篇:泰和:开发商改建“入户花园”引纠纷 城建部门称“改建违法”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