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上模:扶贫产业基地化,托起致富大梦想
黄板子基地
贫困户吴仁国在药材基地劳作
龙虾某地工人在喂食
油洲村的苗木某地
吉安新闻网泰和讯(黄从周、朱涛、张绍燕)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江西省泰和县上模乡按照“扶贫产业基地化,托起致富大梦想”的工作思路,建立起果业、药材、烟叶、葡萄、小龙虾、野猪等种植、养殖等20多个富民产业产业基地,实现了一村一个扶贫产业基地,2018年至今吸纳了贫困户80余户,占全乡贫困户总户数的40%以上。全乡扶贫产业蓬勃发展,脱贫致富步伐加快,群众的“幸福感”明显提高。
上模乡有9个行政村,总人口3224户125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6户637人,已脱贫182户575人、全乡以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为契机,促使党员干部,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路上一些致富能人以发展富民产业为先进典型,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着力帮助贫困户解决没有产业项目、种养技术、产业发展资金等问题,从而达到以富带穷、以强带弱的模范榜样效应,增强农村产业发展的活力。
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集中帮扶。主要是通过让贫困户以资金、技术、劳力、土地等资源入股产业基地,从而从产业基地里分得红利,以达到脱贫的效果。油洲“井冈蜜柚产业基地”,采取该村2组村民(包括2组的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占股份49%,村致富能人以资金和技术入股占51%,贫困户以投资1000元,及投劳的形式入股产业基地,所占股份为51%之内。且该产业基地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参与贫困户60多户,极大的起到了带动贫困户发家致富的效果。贫困户参与投劳的,按照比普通劳动力多10%的工资发放,可达90元/天,贫困户以资金、技术、土地等入股的,平均每户每年可分红3000元以上。
智志双扶,在扶贫产业基地,先富农民对贫困户个别帮扶传技术,贫困户掌握技术后,具备脱贫致富能力,并帮扶其他贫困户,以此形成“滚雪球”效应,从而达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脱贫效果。油洲村黄栀子共种植黄栀子1050亩。基地有“田教授”5人。贫困户钟冬苟、罗小玉、李年海等贫困户在基地打工学习,有了一定技术后,种了5至10亩面积不等的黄栀子。每亩产量在600—750公斤,市场行情为每公斤3元—9元之间,收入可观。2018年,贫困户李年海盖起了两层小楼,生活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