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苦显真情孝爱暖人间——记庐陵新区十佳好人夏小凤
□龙祎、本报记者林益民
多年来,公婆生病,她独自一人操持家务和农活,用板车接送二老去村卫生所打针,从无怨言。
5年来,面对突遭车祸而瘫痪的丈夫,她每天坚持护理,小到吃饭、喝水,大到洗澡、换衣、处理大小便。
她就是夏小凤,庐陵新区滨江街道新桥社区坑口村一个普通农村妇女,连遭不幸并没有击垮她,磨砺让她孝爱品质愈发闪亮。
结婚以来,夏小凤的公婆就一直身体不好,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肩上。每天天没亮就起来,安顿好孩子吃饭上学后,拉着板车送公婆去村卫生所治病,老人输上液后,她又急忙赶回家操持田间地头农活,估算着时间又赶去卫生所拉老人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细心照顾两位老人,用行动为村里竖起尊老、爱劳、敬老的道德标杆。
在坑口整村拆迁工作中,她带头支持,主动要求自家先测量、先评估,之后她又带头交房,极大地推动了坑口整村拆迁交房工作。就在交房期间,丈夫突遇车祸,被诊断为高位瘫痪,而肇事方没买车险,家境贫困,根本拿不出治疗费。她家里医院两头跑,既要照顾半瘫的丈夫,又要为拆迁组腾空房子。因付不起医护费用,夏小凤只能把丈夫接回护理,带着体残的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搬进了租借的过渡房。
丈夫瘫痪在床,失去了语言交流能力和生活起居能力,为此她经常给丈夫按摩,陪丈夫拉家常,回忆过去生活中的点滴趣事。不论丈夫何时翻身换睡姿,她都会起床,看看丈夫的被子是否盖严,是否要接大小便。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卧床5年来,丈夫从没有生过褥疮,房间里也没有过异味。
困苦中,夏小凤用孝顺温暖着生病的公婆,用母爱眷恋着孩子,用真情呵护着丈夫,这个普通的农妇身上充分体现了不普通的中华女性的仁爱、厚德,并荣获了2013年“庐陵新区十佳好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