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曾昭明从“打鸟高手”变“护鸟达人”的故事
原标题:改变猎鸟陋习 保护生态环境——遂川曾昭明从“打鸟高手”变“护鸟达人”的故事
■黄俊毅、彭永锋、刘祖刚 文/图
国际上已知鸟类有9000多种,其中4000多种是候鸟。每年,全球有数十亿只候鸟进行洲际迁徙,从我国过境的候鸟种类和数量占20%至25%。每年寒露前后,随着季节交替,数十万只候鸟开始集群往南迁飞。在我国,有三条候鸟迁徙通道。
在遂川西部边陲罗霄山脉的营盘圩、高坪,山峦叠嶂,谷壑幽深,特殊的地貌形成了长约30公里、宽约40公里,世人皆知的“千年鸟道”。在山脉指引下,候鸟会在这里作短暂停留。一旦低温袭来,伴随强劲气流,鸟群飞跃,在群山间演绎一篇迁徙史诗。
在营盘圩乡桐古村石屋坑组的荒山野岭上,住着一位爱鸟如命的中年人,常年守护着这些“蓝天精灵”,他就是“护鸟达人”曾昭明。
曾昭明(右)晚间利用粘网捕捉候鸟用于环志
放下猎枪 戴上袖章
曾昭明家不远处有座无名山岗,数百年前,村民都在这里打鸟,打鸟岗因而得名。他11岁就随祖辈、父辈上打鸟岗,练就了一身捕鸟好本领,也曾是当地有名的打鸟高手。
南飞候鸟白天躲在高山密林觅食休整,晚上借着星辰、火光指引继续迁徙。以前,有雾的晚上,村民会架上网,点上火,鸟儿铺天盖地飞来,鸣叫声经夜不绝。曾昭明说,捕鸟多的时候,一晚能捕上百斤,能换好几百块钱。
如今,曾昭明绝不染指打鸟,还由赫赫有名的“打鸟高手”成了“护鸟达人”!这又是咋回事呢?
2002年10月,中日江西营盘圩鸟类环志研讨会在营盘圩乡召开。为配合会议造势,改变山里人猎鸟吃鸟陋习,当地政府专门请了一些打鸟“高手”现身说法,曾昭明就在此之列。他聆听着专家们的授课,看到众多鸟类濒临灭绝的照片,内心受到极大震撼……
第二天一早,曾昭明就把鸟铳、气枪、尼龙网等打鸟工具交给政府,决意“金盆洗手”,担任护鸟队员。
常常救助受伤的小鸟
风里来,雨里去,曾昭明日复一日地护鸟,让村民们心生钦佩。每当遇到偷猎者,他们总会第一时间告知,发现有鸟儿受伤,都愿意抱过来给他。
这么多年,曾昭明已记不清救过多少只鸟儿。
一次,村民发现一只2斤多的中毒池鹭,就迅速抱了过来。曾昭明不懂救治,自费坐车百余公里,到县林业局找专家咨询,买药解毒。经过四五天精心照料,池鹭恢复了健康。放飞时,池鹭在他家屋顶上盘旋了三圈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2012年9月中旬,曾昭明发现了一只翅膀受伤的牛背鹭,就把它带回家,涂上消炎药,贴上创口贴,掰开鸟嘴喂药喂水,还从塘里抓鱼给鸟吃。经过精心护理,十多天后,鸟儿伤口愈合了,飞回了蓝天白云间。
“这老曾,真够坚持的!”大家都这么说。曾昭明的远房亲戚捕鸟被他发现了,不仅没收了工具,还向林业公安报了案。亲戚很生气,头也不回走了,几个月见到他都不说话。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这些年为了护鸟,曾昭明得罪了不少人,有人甚至扬言报复。但他不曾退缩。“看着鸟儿展翅高飞,我很安心!”每每聊起护鸟情,曾昭明总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的护鸟爱鸟行动,也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围的人。
堂弟曾昭银过去也是打鸟高手。看着堂哥所作所为,主动把祖辈在山沟里位置最好的几个打鸟网场都撤了。
在曾昭明的倡议和策划下,2008年9月,村里组建了义务护鸟队,曾昭银、曾昭杰、陈树生等成了骨干成员。每当候鸟迁飞季节,10多名护鸟队员在田间地头义务劝阻捕鸟的村民,成为候鸟的“守护者”。
这些年,护鸟队还协助鸟类环志站中外专家一道,捕捉环志的鸟类共100多种7000余只,有池鹭、黄斑苇、杜鹃、游隼、仙八色鸫、长嘴鸦、红嘴相思等,其中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的就有20多种,受《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有30余种,受《中澳候鸟保护协定》保护的有10多种。
从打鸟岗到护鸟岗,从打鸟人到护鸟人,这片青山茂林在变,爱鸟护鸟的情结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