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请进”公园 让这些“老寿星”颐养天年

热度265票  浏览4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2年12月26日 14:41
12月24日,峡江县林业部门组成的专业队伍,趁着晴好天气忙着移植大树。从峡江水利枢纽水淹区抢救出来的913株樟树、枫树、椤木石楠等古树名木,将被移植在县城西郊,这里将打造一个占地200亩,集休闲、观赏、生态展示和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森林公园

  通过保护性移植,两年来,吉安市林业部门把列为峡江水利枢纽和石虎塘航电枢纽水淹区的千余株古树名木抢救出来,目前已经建成多个绿化景观精品工程。此举既抢救保护了水淹区的名木古树,又达到了让园区景区迅速成荫成景的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913株古树“住进”了森林公园

  随着石虎塘航电枢纽和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吹起号角,吉安市的泰和、青原、吉水、峡江等县区一些沿赣江的村落将成为水淹区,就在这些水淹区,有成群古树,如胸径50至100厘米香樟等国家重点保护树木,数量非常多。经过调研论证,水利和林业部门达成一致意见:抢救性移植。

  “这些都是自然界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巨大的基因库。”林业专家告诉记者,尤其是靠江边多半是沙壤土,古树移栽成活率较低,如非不得已尽量就地保护。

  对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淹没区域范围内的古树移植和保护工作,林业部门在该项目经国家批准立项以来就十分重视。2010年,峡江县林业局组织林业科技人员对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水淹范围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累计有国家二级保护古树名木835株,省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古树名木78株。该县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向上级争取资金和自筹资金,在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前,抢救性迁移出该批古树名木进行保护。

  如今,峡江县将库淹区分布的913株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集中移植在县城北郊,移植面积200亩,再建一处城郊型森林公园,目前移植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古樟王”迁居后又焕生机

  移植古树,特别是胸径大的古树,绝对是门技术活。据介绍,实施移植的单位都是取得相应行政许可和专业技术资质的单位,确保移植后更好保护这批古树。

  在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已有峡江水利枢纽和石虎塘水利工程水淹区抢救性迁入的近600株大(古)树;乔木已种植2万多株;小灌木和地被已种植约15万平方米,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园中的一株大樟树。

  “古樟王”原位于吉水县水田乡西流村,胸径达3.18米、重112吨。移栽前,其树冠展开面积1500平方米。由于其生长地属于峡江水利枢纽的淹没区,2010年1月,吉安市决定将古樟移植到50公里以外的吉安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内。当年11月,“古樟王”被移植到吉安市庐陵文化生态公园。目前,该树长势良好。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吉水县库区内有古树名木200多株,其中樟树160多株,还有槐树、罗汉松、桂花等树种。当地安排了1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古树名木的移植和管理,对名木古树统一收购分类移植至青湖大道等“窗口”通道两侧,着力保护地方生态,打造通道绿化景观精品工程。

  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区域涉及泰和县7个乡镇场、55个村(分场)。从石虎塘航电枢纽淹没区抢救性移栽大树、古树、珍贵树727株,投资1400万元建设3公里长的泰和县井冈山大道,气势恢弘,令人震撼。两年过去了,这些从水淹区移植过来的古树名木,成活率达到标准。

TAG: 公园 老寿星
顶:15 踩:17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3 (7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7 (78次打分)
【已经有78人表态】
16票
感动 感动
8票
路过 路过
13票
高兴 高兴
9票
难过 难过
7票
搞笑 搞笑
10票
愤怒 愤怒
7票
无聊 无聊
8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赣实施大规模抬田工程破解水库建设移民难题
  • 下一篇:实行奖励救助机制 峡江有效促进烟叶生产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