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体制激活动力
———四论打造吉泰走廊重要增长带
●本报评论员
打造吉泰走廊重要增长带,体制机制创新是突破口。《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长带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激活协调发展动力。我们要把握其精神,用机制体制的创新,使吉泰走廊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
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激活协调发展动力,首先要积极开展“四化”协调先行先试工作。《意见》中允许吉泰走廊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在土地集约利用、户籍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先行先试。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探索建立吉泰走廊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交易机制,在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前提下,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步伐,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机制障碍,对转移为城镇居民的农民,在享有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探索其享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的途径和办法。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优化政府结构和行政层级,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先试区。要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投融资、扶贫开发、城乡统筹等方面探索创新。
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激活协调发展动力,要积极利用好扩大发展自主权的政策。要全面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研究将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县乡。要做好放权工作,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权、可以下放的加工贸易合同审批权限下放至符合条件的县区。要做好金融工作,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探索发展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农村保险市场。
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激活协调发展动力,要努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要加大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扶持力度,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带动高新产业和新兴学科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要促进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内涵式发展,推动井冈山大学提升办学层次和扩大规模;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和吉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力争职业院校成为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积极促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兴办创业科技园和综合性实训基地。要积极推动创业工程,通过设立创业引导基金、建设创业孵化基地等方式,支持创业尤其是科研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创业。
加快机制体制创新,激活协调发展动力,要努力打造开放合作平台。要完善产业配套和承接产业转移机制,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吉泰走廊建设国家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创新“飞地工业园”、“飞地服务业集聚区”共建模式,吸引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组团式、整体性向吉泰走廊转移。要积极开展与沿海地区加强铁海联运等合作,加强井冈山出口加工区建设,争取尽早通过国家验收并封关运作,积极创造条件在井冈山出口加工区的基础上,申请设立井冈山综合保税区,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解放思想是事业长盛不衰的法宝。《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吉泰走廊打造重要增长带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使吉泰走廊成为政策洼地,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体制,加强服务理念,吉泰走廊就一定能成为服务高地、创业福地、投资宝地。而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吉泰走廊,必将是490万吉安人民的幸福之地,是江西中部崛起的脊梁。